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新闻  汽车信息

中国汽车销量数据统计中国汽车销量统计图

  从力帆破产、众泰破产、华晨破产我们可以看到今年车企们的日子是不怎么好过,今年已接近尾声,也意味着车市的旺季要来临了,那么汽车销量会不会有所回温呢?一起来看看。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联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11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208.1万辆,同比增长8.0%,环比增长4.5%;1-11月累计销量1700.2万辆,累计增速-8.3%,轿车、SUV、MPV和新能源汽车各销量榜单如下:

  11月份轿车销量100.6万辆,同比增长8.3%,环比增长6.2%;累计销量818.2万辆,同比下降10.3%。?销量排名前三的是轩逸、新朗逸和 新宝来,具体榜单如下:

  11月份SUV销量96.4万辆,同比增长9.3%,环比增长2.8%;累计销量786.8万辆,同比下降3.7%。排名前三的是:哈弗H6、长安CS75和本田CR-V,具体榜单如下:

  11月份MPV销量11.2万辆,同比下降4.1%,环比增长4.5%;累计销量95.2万辆,同比下降23.4%。排名前三的是:五菱宏光、别克GL8和凯捷,具体榜单如下:

  11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17.1万辆,同比增长139.2%,环比增长28.2%;累计销量90.5万辆,同比下降2.9%。排名前三的是:五菱宏光?MINI EV、特斯拉Model 3和欧拉 R1,详细榜单如下:

  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排名前三的是:特斯拉Model 3、宏光MINI和埃安(Aion S),具体榜单如下: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重点企业旬报情况预估,2020年12月中国汽车行业销量预估完成280.2万辆,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5.4%。

  2020年12月,从细分车型来看,中国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5.9%,商用车销量同比下降4.4%。

  据介绍,2020年,中国汽车产业克服了国内外供应链断裂和零部件短缺的困难,迅速恢复生产。在国家一系列鼓励政策支持下,汽车产销两旺,一改前两年产销下降的颓势,连续9个月实现正增长,月度生产创历年新高。在补贴大幅退坡的不利因素下,新能源汽车产销仍有望超过上年,继续保持世界领先。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累计销量预估完成2527.2万辆,同比下降1.9%;从细分车型来看,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1%,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8%。

  2万辆。根据《中国汽车月销量数据统计》可知,截止到2022年6月2日为止,由于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达,现在中国每月的汽车月销量可达2万辆,比往年同比增长了200辆。

  易车原创·数说车市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联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2022年4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04.2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4月零售同比与环比增速均处于当月历史最低值。1-4月累计零售595.7万辆,同比下降11.9%,同比减少80万辆,其中4月同比下降57万辆的影响较大。

  事实上4月份销量大幅下滑,主要是受到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和供应链持续短缺的影响。受疫情影响进口零部件短缺,涉及长三角地区的国产零部件体系供应商无法及时供货,有的甚至完全停工、停运,加之物流效率降低和运输时长不可控,导致生产不畅问题突出。4月上海地区五家主力车企生产环比3月下降75%,长春地区合资主力车企生产下降54%,其他地区总体下降38%,上海地区零部件体系的全国辐射效应凸显。

  在4月燃油车销量榜单中,除轩逸继续一骑绝尘外,2-9名的排名相比3月全部发生了变化。在3月榜单中位列第16名的本田CR-V跃居至第2名,单月销量逼近2万辆,哈弗H6则在SUV市场燃油车领域中国品牌一哥之争中,重夺第一名。

  凭借着4月26122辆的成绩单,轩逸在本月实现了对宏光MINIEV的销量反超。作为过去两年全国最畅销的车型,过往所积攒下的良好口碑也让轩逸再度称霸轿车市场。

  作为合资紧凑型SUV市场中的常青树,尽管东风本田CR-V已上市多年,依旧能交出19291辆的销量答卷,展现出过往所积累下的深厚口碑基础。

  在丰田双车战略的推动下,互为姊妹车型的雷凌与卡罗拉在4月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同为TNGA架构打造的两款车型走着两条不同风格,雷凌偏向运动化,而卡罗拉有着明显的居家风格,差异化竞争的形式也有利于企业成本的最小化及利益的最大化。

  在4月的SUV市场燃油车领域中国品牌一哥之争中,哈弗H6以14575辆的单月销售打败了长安CS75PLUS。自2011年上市以来,哈弗H6已累计100个月获得国内SUV市场销量冠军,用销量之王来形容哈弗H6所取得成绩显然在合适不过。

  在4月的燃油车销量榜中,东风本田XR-V表现抢眼,销量达到10698辆,也让我们看到小型SUV的消费需求依旧火热。在新一批新车目录中,我们也看到了新一代XR-V的身影,新设计语言的加持下,让其看上去更为时尚动感。

  在4月的豪华品牌销量榜中,当属奔驰的表现最为突出。奔驰C级及奔驰GLC分别摘得豪华品牌轿车及SUV两个细分市场的销量第一。特别是对于奔驰GLC而言,尽管换代车型即将于年内发布,但处于本代产品周期末端的奔驰GLC依旧表现抢眼。

  传祺M8在4月销量强势反弹达到8036辆,紧随别克GL8位列MPV市场第二名。说到中大型MPV市场中国品牌的代表,传祺M8相比众多合资竞争对手,不仅有着性价比优势,在车内空间方面同样表现不俗。

  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28.2万辆,同比增长78.4%,环比下降36.5%,异于历年4月走势。1-4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135.2万辆,同比增长128.4%。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分化,这其中当属比亚迪的表现最为突出,凭借着在纯电动与插电混动两大领域的强势表现,比亚迪旗下6款车型跻身新能源车销量榜前10名。

  至于特斯拉,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4月份只交付了1512辆,但随着上海超级工厂的复工,5月份的销量会有明显恢复。

  连续四个月单月销量突破2万辆,宋PLUS新能源在SUV市场中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在插混、纯电两大领域的强大技术储备,也让其称霸SUV市场变得理所应当。

  开创代步车全新细分市场的宏光MINIEV ,4月销量为24908辆,紧随宋PLUS新能源之后位居第二名。它的出现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也塑造了如今的销量神话。

  上月排名第四的秦PLUS新能源在本月上升一位,排到第三位,在DM-i车型推出后,自身在纯电续航、馈电油耗、免购置税方面的优势,推动着其销量持续上涨。

  比亚迪汉算得上4月乘用车阵营中为数不多实现环比增长的车型。特别是在比亚迪汉家族补充了DM-i、DM-p、创世版车型后,自身整体竞争力得到了升级。

  2022年1月11日,乘联会发布2021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数据,据统计,1-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批发总量达到331.2万辆,同比增长181.0%;零售总量为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双百位”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1年燃油车批发总量为1779万辆,同比下降4%;零售总量为1716万辆,同比下降6%。可以说二者市场走势分化明显,在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关注、选择新能源车型的背景下,2022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向“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必然也会越来越快。

  从销量数据来看,过去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在供需两旺的背后,新能源汽车“涨价潮”已经悄然来袭。

  近期,有媒体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包括特斯拉、小鹏汽车、广汽埃安AION S Plus、大众旗下ID.6 CROZZ和ID.4 CROZZ等多款新能源车型都宣布了涨价的消息,其中国产Model 3和Model Y上涨最多,分别为1万元和2.1万元。广汽埃安AION S Plus次之,价格上涨了7000至14000元。小鹏旗下三款车型也都有提价,上涨区间为4300至5900元。未直接提价的电动车型,也取消了相关购车优惠。而车企这一波“集体涨价”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受到了政策补贴退坡、动力电池涨价、芯片短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2022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同时该文件指出,为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良好势头,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销售趋势以及企业平稳过渡等因素,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将于同年12月31日终止,这也就意味着截至今年年底,国内长达12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马拉松”将正式到达终点。

  事实上,任何一项政策的变动都不会是空穴来风,而有着广泛且深入的市场调查为依据的,尤其是助力我国实现汽车强国梦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可否认,我们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各类政策的大力支持,但从目前来看,这些政策也起到了超越预期的成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初步完成由政策主导转向市场主导,购买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消费市场的潮流趋势,“补贴”已经不再是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型的关注重点。可以预见,在未来补贴彻底退出后,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前景依然乐观,市场份额也将稳步在序地实现增长。

  回顾2021,“芯片短缺”是全球车市及所有车企面临的共同挑战,根据AFS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5日,由于芯片短缺问题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已达198.2万辆,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1012.2万辆。

  众所周知,去年受到疫情影响,全球芯片供应商产出乏力,伴随主机厂需求旺盛导致市场供需失衡,最终使众多车企陷入了“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芯荒”甚至成了各大车企高层的共同心病,因此也出现了加价抢购芯片的现象。同时因缺芯问题带火的二手车市场也成为去年车市独特的景象。

  即便到目前,全球车市仍未摆脱缺芯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许“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但芯片紧张的局势仍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此外,与过去相比,如今的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上所用的芯片数量翻倍增长,由此也增加了汽车的制造成本。所以,即使芯片可以恢复正常供应,新能源汽车涨价依然是一个合理的发展趋势。

  除了芯片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领域的产能不足、价格上涨同样是导致新能源汽车终端售价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动力电池中的主要材料碳酸锂为例,2021年初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仅为5万元/吨,近期则涨到29万元/吨,仅一年涨幅就达到了480%;从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钴的价格也从不到24万元/吨上涨到了38万元/吨,涨幅接近60%。此外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Q3与2020年Q4相比,隔膜、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电池相关原材料均有不同幅度的提供,最高涨幅超170%。

  因为原材料价格提升,随之导致动力电池成本水涨船高,所以在2021年下半年,比亚迪发布了电池产品涨价20%的公告,天能锂电、国轩高科、鹏辉能源等企业也纷纷发布了调整电池或电池原材料价格的通知函,而车企在生产制造环节付出的更多成本,最终还是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产品售价上。比如1月22日,比亚迪官方发布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新能源购车补贴退坡等影响,比亚迪汽车将对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价格调整将于2月1日正式生效。根据目前市场表现,多家专业机构表示,预计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产品价格持续增长将带动整车终端售价迎来新一轮上升。

  综合政策、硬件、原材料多角度摊开来看,与其说这一波涨价潮是新能源车企有意而为之,不如说是“形势所迫”更为贴切。可以预见各类新能源车型在2022年开启“涨价模式”是必然趋势。从目前国内各大车企透露的信息可知,今年至少将有上汽荣威科莱威、小鹏G9等十多款纯电新车上市,如无意外,这些上市新车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提价。

  时至今日,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用时间换空间”的阶段已经过去,在绿色消费理念和“双碳”目标的共同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必然会稳步提升,同时伴随补贴红利进入“倒计时”,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将刺激主机厂在技术、产品开发领域投入更多,以引领行业完成从追求“量”到追求“质”的过渡转变。

  车矩阵车评:11月10日晚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联会)统计的2020年10月份最新零售销量数据新鲜出炉,其中10月份轿车销量94.8万辆,同比增长8.8%,环比增长2.1%;累计销量717.7万辆,同比下降12.5%。

  进入10月汽车圈传统“金九银十”收官阶段,车市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当月日产轩逸以5.5万余辆的销量再次“刷新”它保持的单月销量纪录,“屈居第二”的大众新朗逸与之差距明显,但仍然以4.1万余辆成绩“傲视群雄”,大众“俩兄弟”新宝来和速腾间的“紧密纽带”被全新英朗和丰田卡罗拉“无情斩断”,排名前5位的车型均为车市最为热销和主流的车型,“神车”本田思域及其两厢版思域稳中有升,受消费者关注度较高;中级车“新标杆”本田雅阁同比增幅近两成,“远甩”同级竞品大众迈腾/丰田凯美瑞,而大众看样子在全新车型推出前不会有提升的可能,只能用“咎由自取”来形容;吉利帝豪成为国产自主唯一迈进销量前10的车型,而网红车型逸动Plus当月销量破2万辆,成为和吉利帝豪“叫板”合资车型的国产车型;一款迷你纯电动小车红遍“大江南北”,五菱宏光MINI EV的成功说明了国内市场对于此类小型车的需求是十分庞大的,后期或会有车企在此车型上跟进。

  ?前10个月累计销量中,20万辆销量的车型共6款,其中日产轩逸销量破40万辆,惊人的数字,经历了上半年的严峻的形势,近一个季度以来车市“火爆”局面极大地弥补了亏空,TOP 15排行榜中呈现出非常好的局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