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新闻  汽车信息

智能网联汽车已驶入快车道 相应法律法规要跟得上

  在第二届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大会上,汽车企业及产业链相关企业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安全技术等生态链的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据介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和技术已经驶入发展快车道,2021年渗透率达到17%,预测到2025年可以达到一半以上。不过,就智能网联汽车减碳与安全的关系还存在几点思考,尤其是无人驾驶的技术发展迅速,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制订,却显得有点滞后。

  以引新荟智,共赢共享为主题的本届大会,由沈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共包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智能网联汽车大赛、智能科技展、智能示范体验活动在内。中汽中心、董事长安铁成介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和技术已经驶入发展快车道。2021年,我国乘用车新车市场中具备L2级智能驾驶功能的车型销售476.6万辆,渗透率达到23.5%,同比增长57.2%,同时多场景的自动驾驶功能在量产车上实现集中搭载。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也会呈现三个发展趋势。一是单车智能模式向车路云融合发展;二是新型关键核心零部件生态体系实现重构;三是汽车、交通、城市协同融合发展。

  作为越来越多车企深度绑定的技术供应商,华为是否亲自“下场”,仍然时刻受到业界关注。在本次大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副总裁徐军再次强调了“华为不造车”的理念。他表示,中国不需要一辆华为品牌的汽车,但是需要具有持续演进能力的,或者叫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帮助车企走向全世界的市场。华为就是要充分利用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或者帮助车企卖好车。目前具有战略合作的车企陆续进入市场,除了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外,广汽的一些车型也正在开发过程中。据了解,一年前广汽集团就宣布了与华为联合开发的首款中大型智能纯电SUV AH8车型,具备L4级自动驾驶功能,计划于2023年底量产。徐军称,采取智选模式合作的AITO问界M5 6月份当月的订单量已经超过1万,上周一AITO问界M7也已上市。

  徐军介绍,汽车智能化的转型,首先汽车架构的转型至关重要。汽车的座舱正在演变成为驾乘人员提供成全场景智服务的出行空间,比如快速精准的语音交互能力,面向车机可见即可说的能力,包括手机和车机的视频通话,而且多款应用在手机和车机之间无缝流转。除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应该是汽车智能化最热的领域,最适应中国场景的智能驾驶的系统,已经在华为极狐阿尔法S版本当中量产商用。这套系统聚焦的是高速、城区、泊车三大场景,打造全场景的自驾功能。

  也有专家指出,相对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关立法也不能拖后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指出,就智能网联汽车减碳与安全的关系还存在几点思考,例如减少碳排放、减少事故发生及法律法规和智能网联要同行等等。在降低道路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方面,要从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来解决。除了继续降低燃油车油耗、大力发展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外,汽车制造过程中也要考虑节能降耗,包括轻量化、循环化。而且要提高出行和运转的效率,减少在使用环节中的能耗。实验证明,智能网联汽车出行效率可以提升20%-30%。2021年智能网联乘用车的渗透率达到了17%,预测到2025年可以达到一半以上,至于商用车的渗透率会更高。

  李毅中认为,如果能够把数目庞大的燃油车不同程度地智能化,并且纳入智能网联,对于减排可以作出更大贡献。同时,减少事故也应该是智能网联汽车关注的重点。数据显示,智能网联可以减少事故50%-80%。此外,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与智能网联发展要同行。但是,无人驾驶的技术发展很迅速,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制订,显得有点滞后。2025年我国将迎来规模性的产业化,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立法立规已成当务之急。

  而涉及到智能网联试验测试和商业化,还有三个方面应该关注。一、自动驾驶车辆上路的资质问题。比如建立智能汽车的试验区及实际通道的测试验证、示范应用等这个环节的法规制度,以及将来商业化进入市场,市场准入的标准规范要尽快制订好。二、自动驾驶车辆的经营主体,民事责任怎么落实。车辆一旦违反了道路交通的有关法律规定,应当如何判定职责和处罚。三、自动驾驶(包括无人驾驶)的车辆如果发生事故,特别是人身事故时,如何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追责?自动驾驶、辅助智能驾驶具体涉及方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对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刑法作相应的修订和补充,希望地方政府可以先试行试点。

  这几年国产CPU发展很快,现在国内市场上已经有六、七种CPU架构并存,但这并非长久之计。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因为CPU架构具有很强的垄断性,长期以来,占据世界芯片主要市场份额的CPU只有x86和ARM两种架构,这种情况大概率还会持续下去。为此,有必要思考一下国产CPU架构发展的技术路线。倪光南称,国内也有企业在基于x86、ARM、Power等外国掌控的架构进行发展,其好处是可以利用已经成熟的生态,但很难实现自主可控。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归根到底依然会受到ISA(CPU指令集架构)知识产权的制约,难以规避各种制裁。鉴于上述情况,建议我国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面向未来“主流CPU”的市场,聚焦开源RISC-V架构发展中国的芯片产业,增强RISC-V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大对RISC-V开源社区的贡献以增大社区话语权。最终,使世界“主流CPU”市场形成x86、ARM和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倪光南介绍,由于RISC-V架构采用开源模式,这套指令集将可以被所有芯片制造商所使用,而不属于任何公司。因此,新兴的开源精简指令集架构CPU(RISC-V)为我国掌握芯片产业发展主动权提供了机遇。

  作为汽车制造企业,自研能力的重要性更体现出竞争力差异。2022年4月,在上海停摆对供应链影响最大的一个月,并非头部三家企业中的零跑汽车,却表现突出,夺得造车新势力当月交付量头名。对此,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总裁吴保军在此次高峰论坛上指出,在供应链制约和影响整个汽车行业的时候,零跑之所以受到的影响最小,并不是偶然。在他看来,全域自研自制是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核心能力。

  自该公司创立之初,就坚定了核心技术的全域自研,智能电动车的核心零部件三电相关的全部自己生产制造。在全域自研道路上,零跑坚持围绕智能化和电子化提升。吴保军认为,智能电动车的竞赛刚刚开始,智能驾驶、智能电池、智能电驱这些,很难说未来拉开核心竞争力会在哪里,零跑的选择是将所有智能化和电子化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自从零跑成为全球第一个把CTC技术应用到电动车的量产产品上。未来,CTC技术还将跟随零跑一同进化。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