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新闻  汽车信息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凝聚力量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构建新汽车人才培养体系

  2021年,中国科协组织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特色科技服务,有效调动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一体两翼”资源,构建“两级下沉”服务机制。67家全国学会、31个省级科协、300多家高校院所以及专业服务机构,组建了产业、区域、专业三类共计130个“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动员万余名院士专家,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专业人才培训、团体标准推广等八大类组合式服务,为65个试点城市近4000家企业解难题、促升级,取得丰硕成果。

  “科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融合科技服务团在中国科协的指导和积极推动下,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依托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等成员单位和专家资源,以“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人才需求为基础,以项目驱动,推动“政、产、学、研、用” 协同发展。通过组织学会会员单位和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技服务团,开展高端学术交流、重点项目联合攻关、技术成果转化、专家上门咨询和人才培训认证等专项服务活动,搭建促进技术经济深度融合的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长效合作机制。

  科技服务团主要以落实中央政策,支撑产业发展为宗旨,以大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和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代表的“高精尖”人才高质量供给为目标,以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 协同创新” 和组织政产学研用各方共同参与“新汽车人才”培养为实施路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为首要工作任务和重点方向。

  本案例选取了科技服务团在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和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如何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龙头企业联合攻关,如何将行业需求、企业资源引入高校院所,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效应的示例。

  “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融合科技服务团”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组建,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通信学会、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汽车工程学会及相关企业组建,100多位服务团专家均来自汽车相关领域名闻遐迩的专家学者。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克强院士作为服务团首席顾问,指导服务团专家团队开展工作。

  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融合科技服务团(以下简称“科技服务团”)主要服务的产业是“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紧密结合“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产业发展,针对所在城市(园区)产业需求,提供关键技术协同创新、标准制定、高端研讨、专家咨询、培训认证、人才培养和就业推荐等服务。联合兄弟学会在有条件的地区通过赋能组织建设,参与组建联合体和产业联盟等方式,不断创新“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机制,助力试点城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发展和复合型人才培养。

  近年来,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战略规划密集出台,将智能网联汽车确立为我国工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线控底盘和智能终端等关键部件研发,支持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攻关智能网联汽车关键共性技术。鉴于国家战略导向和和产业政策支持,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广泛应用,重构并推动了汽车行业的新一代技术。随着汽车产业“新四化”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领域亟待突破,新型人才刚性需求亟待解决。

  据预测,未来4~5年,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将占到我国汽车保有量的25%左右,相关人才缺口将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量级。由于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无论是关键技术突破,还是后端服务升级,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人才紧缺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短板。

  一是设立专项资金100万元,发布了10个算法任务进行招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在上海举办的“2021首届汽车开发者大会”上联合发起共建汽车开发者生态的倡议,号召整合行业资源,引领技术突破、建设开源社区、实现创新孵化和人才培育。

  二是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预测调研为切入点,通过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举办高端学术活动进行宣贯,提高认识,凝聚共识,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如:在广州举办2021第四届国际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大会;在北京举办2021第八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和智能网联汽车新型专业人才培养高峰论坛等高端学术会议。

  三是科技服务团通过组织专家上门志愿服务,推动重点项目“联合攻关”和“政产学研用”合作项目落地。2021年,我们针对产业共性需求,就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协同创新;针对不同区域的产业实际,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一校一策”上门服务活动。目前,我们已经在广东、湖南、陕西、湖北、河南、江苏、云南、江西、福建等地区召开13场线家重点企业共同参与。科技服务团组织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广州相关企业与全国10多所院校签订“智能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基地”战略合作协议。

  四是组建高端专家智库,建言献策形成方案。科技服务团与地方科学技术协会、开发区等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深入企业和科研院所,了解技术创新和人才需求,调研智能网联汽车重点企业技术需求和相关企业岗位用人需求。形成《智能网联汽车蓝皮书(2021)》《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调研报告》等研究报告,为科技服务团开展精准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五是优化组织机制,推动产教融合。为了更好地应对智能网联汽车和共享出行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需求,解决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人才高质量供给问题,科技服务团依托三大组织平台分别组建全国智能网联汽车和汽车智能共享出行产教融合创新2个联合体,助力智能网联汽车和汽车共享出行领域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六是依托行业企业、院校专家资源开展技术服务。科技服务团全年举办10场线下技术推广和技术技能提升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1000人左右;举办14场线人次参加活动;举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解读会、智能网联全领域关键技术交流培训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培训会等宣贯推广和培训认证活动。

  七是围绕科普赛事,做好产业企业人力延伸服务。科技服务团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在襄阳和合肥举办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期间,策划了“专业人才招聘对接会”活动,联系了国内60余家龙头车企和独角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与大学生方程式车队毕业生进行交流,发布3000多个岗位,此举将进一步深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人力资源供给的高度融合,形成汽车科普赛事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闭环”服务。

  2021年5月,第八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围绕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关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安全技术、高精度地图和定位技术、电子电器架构技术、车路协同(V2X)理论及应用、测试评价技术、技术标准与法规等内容。设置2场主题峰会、11场专题分会、1场圆桌对线余位知名专家和企业技术领袖演讲,现场吸引了上百家新闻媒体、400多家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机构以及1300余名专业级嘉宾深度参与。

  11月,2021年第三届国际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以“拥抱智慧城市新生态,共建未来出行新格局”为主题,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邀请来自国内外汽车、交通、信息通信、城市规划、能源等相关领域的政府领导、院士专家、企业高层等,围绕基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智慧出行战略、路径和最佳实践等议题,通过专题论坛、国际论坛、圆桌对话、技术展示与体验等多种形式,凝聚共识,引领产业技术发展方向。2021第四届国际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大会(SMC)成为国内外汽车智能共享出行领域重要的交流合作平台,服务于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的重要创新合作平台。花都正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抓住“智能”和“共享”两个汽车产业新方向,加速发展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智慧城市下的智能共享出行生态。

  期间,科技服务团还分别举办了智能网联汽车新型专业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和汽车智能共享出行人才培养高峰论坛等活动。通过举办会议促进与试点城市、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行业机构、头部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交流和技术合作,此举不仅带来了最新的信息、技术和产品,还为试点城市搭建了协同创新和交流合作的平台。

  科技服务团在佛山组织召开国内首场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研讨会,广东省有20余家本科、高职院校参与,就如何助力高职院校更好地筹备开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支撑汽车专业的转型升级及相关专业群建设等方面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国内首场研讨会的与会代表对科技服务团在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标准建设、平台建设、资源建设、师资培训以及校企合作、实习就业、课证融通等方面提供度的支撑,表示了极大的认可,使学校在新专业的建设上有了更大的信心和保证。广东省先行先试打造了可复制的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研讨会,为全国提供了有益借鉴。科技服务团已经在广东、湖南、陕西、湖北、河南、江苏、云南、江西、福建等地区召开13场线下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一校一策”志愿上门服务活动,全国130所院校参与,累计500人参与会议。科技服务团联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广州相关企业率先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校等10所院校签订合作共建“新智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型实训基地”战略协议。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为推动下一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建设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服务团组织20余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相关单位、近百位行业专家,历时一年时间,共同编写完成《智能网联汽车蓝皮书(2021)》,打造“集智”力作,加速融合创新。在过去三年的研究基础上,蓝皮书结合行业热点和趋势,以“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创新”为主题开展研究编制,共包括总报告、技术篇、产业篇、专题篇和附录五个部分。为展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和技术发展现状,介绍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关键进展,宣传普及车辆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发展理念,并为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等决策提供参考。

  科技服务团组织编写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需求预测报告》,是一部较全面论述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现状、人才现状、高校人才供给现状及人才需求预测的权威报告。该报告以梳理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新变化、技术新内涵、岗位新需求和人才新特征为基础,通过厘清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现状、人才现状和高校人才供给现状,预测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需求,分析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数量和质量存在的问题,从高校学科改革、课程设置、行业人才培养和人才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此报告对汽车行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院校人才培养等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科技服务团组织编写的《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高等职业学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标准》,联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广泛听取了国内15所本科院校、129所高职院校、30所中职院校和31家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意见,并最终发布。另,科技服务团组织行业内300多位专家参与新版汽车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修(制)订的工作,力推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专业建设,在高职专科新增“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在高职本科层次新增“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专业,在中职“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下新增“智能网联汽车”方向,并动员了全国51所高职院校申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研究成果为广大职业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提供更为清晰的思路,助推了产业需求侧与人才培养供给侧有效对接,为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了参考。

  科技服务团紧密结合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热点、难点,一方面利用国家项目资金凝聚行业资源协同创新,助推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的协同突破。另一方面我们自立专项资金,推进自动驾驶生态体系建设。如:2021年立项的基础算法协同创新平台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开发者生态的重要发力点与落地项目,旨在实现自动驾驶算法管理与共享、算法优化与测评、团体标准体系建立与算法商业化应用。算法平台已发布首批10项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算法攻关任务(总奖金超过100万元),按照“自由参与、开源共享、入库奖励、商业推广”的原则招募开发者。此举充分发挥和凝聚了行业、企业资源和科研院所的优秀人才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提升了联合攻关的效力和效果。

  科技服务团深入企业与学校了解需求,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等工作,积极为企业与学校搭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努力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技能人才生态体系建设推向新高度、新境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通过举办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与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这个观点教育学会共同策划了“专业人才招聘对接会”活动,联系了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0余家龙头车企和独角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与大学生方程式车队毕业生进行交流,发布3000多个岗位,此举进一步深化了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和企业人力资源的高度融合,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改、以赛促进地方汽车产业转型和为产业输送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

  随着汽车产业“新四化”快速发展,原有的产业边界正在变得模糊,汽车与其他产业间、汽车前后市场间、汽车后市场各领域间的跨界交融速度越来越快,企业类型、业务模式、业务流程等正在加速重构。在此背景下,汽车人才类型的分界也随之日渐模糊,职业、岗位、工作内容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能力的要求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科技为势,产业为本,教育为源,创新为魂。新科技催生新产业,新产业催生新人才,新人才催生新教育。科技服务团为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与交流,构建地方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新生态,积极推进了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工作,助力职业院校汽车高水平专业建设,推动区域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其以下工作思路和措施可供借鉴。

  一是科技服务团在工作中充分凝聚了参与单位的平台资源和专家优势,以组建联合体、设置专项资金和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等项目驱动的模式,推进了科技服务机制创新,急活了各方参与要素的积极性,发挥出了平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是科技服务团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新汽车人才概念”,并给出了其通用特征和能力画像,即职业面向跨产业链、职业发展跨岗位、能力素质软硬件兼备特征,也提出了对新汽车人才的能力要求,新汽车人才必须具备跨学科知识与技能,分析了智能网联时代,其涵盖的范围包括了汽车基础、机械、电子、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新汽车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已经大大超出传统汽车人才。新汽车人才的“橄榄形”需求结构,汽车人才分为高层(指挥人+机器)、中层(指挥机器)和基层(重复性劳动)三个层次,此举为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三是科技服务团动员产业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赋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工作,充分借助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和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等平台资源,组建专项工作组专家团队,编写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需求预测报告》《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报告》,已经成为培养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型人才培养的“葵花宝典”。

  四是科技服务团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全国性公共服务平台,统一认知,凝聚共识,确保产教融合各方“同频共振”,针对不同区域院校开展“一校一策”专家上门咨询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解决了基础标准化的问题和个性化发展的问题。还通过把智能传感器类、线控底盘类、智能座舱类、信息安全类、地图导航类和整车综合测试类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点凝练出来,为学校提供了菜单式、多样化的服务,增强了可操作性。

  五是科技服务团依托创新产业联合平台建立权威的线上学习平台和虚拟仿真平台,为院校提供了线上线下“立体式”服务,把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路径和专业建设标准形成全国共识,形成良好的生态体系,有效减少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

  总而言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关键技术和人才培养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政府端、产业端、企业端,还是高校端,都在积极开展合作,协同发展,力求在具体的项目实践中解决不同层面的问题。从“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活动开展以来,长期来看,科技服务团还是依靠政府主管部门,积极调动行业机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技平台资源和专家力量,不断完善组织建设和机制创新,实现融合发展,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不断缓解智能网联汽车新型人才短缺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