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发展之路——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20周年特别报道
进入到国内汽车高速发展的阶段,面对市场的压力和不断看涨的消费者需求,各大自主品牌开始谋求转型,自主品牌的重新定位也使得消费者开始越发关注民族企业。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汽车行业的专业媒体,信息网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由小到大、快速成长的20年。值此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成立20周年之际,我们根据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20年来沉淀下来的珍贵信息资料,回眸中国汽车工业20年。20年更懂你,20岁正年轻,20岁的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兼具成熟与活力,我们将以更专业的服务继续与您同行。
进入到国内汽车高速发展的阶段,面对市场的压力和不断看涨的消费者需求,各大自主品牌开始谋求转型,自主品牌的重新定位也使得消费者开始越发关注民族企业。做工的大幅提升和更多的自主核心技术为自主品牌带来了不输合资车型的竞争力。时至今日,大部分自主品牌已经基本完成从拼价格到拼技术实力的过渡,越来越精致的产品使自主品牌的未来显得更加光明。
1931年,张学良主持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汽车——民生牌载货汽车,受九一八事件影响,民生牌载货汽车量产计划没能实施。1942年,我国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支秉渊制造了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完全由中国人设计制造,且100%国产。但由于战乱环境影响,建国前我国民族汽车工业并未线月中国一汽奠基至今,新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60年。这60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953年到1983年的前30年,中国汽车工业以一汽、二汽(东风汽车公司的前身)为主要标志,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通过自主发展,主要构建了商用车体系,奠定了我国商用车的产业发展基础;
1984年至今的后30年,从国内第一个合资公司成立到现在,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通过合资合作和自主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乘用车为主体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格局。在前30年中,中国商乘比例(商用车与乘用车之比)为8:2,后30年这个比例逐步演变为2:8。
后30年,又可以大致分为两个小阶段:从1984年到2000年,跨国汽车公司的轿车纷纷进入中国,我国汽车工业进入开放合作、加速发展的阶段,先后诞生了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南京菲亚特等合资公司;从2001年至今,自主品牌迅速崛起,创新驱动、自主发展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新的主旋律。
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60年中,不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不论是开放合作还是自主发展,国人对自主品牌探索始终没有停止。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特别是2001年以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异军突起,发展迅猛,日益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同时自主品牌在发展中也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一汽集团一汽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位列全球500强。因为历史原因,一汽继承了中国最为庞大的汽车资产,承担着振兴民族工业、肩负自主品牌崛起的历史重任。一汽集团的成立,拉开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幕,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老大哥。
其中自主品牌事业包括一汽轿车旗下一汽奔腾、一汽吉林、一汽夏利,一汽奔腾是一汽自主品牌的核心业务单元,红旗则代表着一汽自主高端化的方向。从组织架构形式来看,一汽集团将核心自主单元一汽奔腾融合在一汽轿车,没有设置独立的分公司或者子公司。
2010年北京车展上,一汽集团发布了自主发展战略,即一汽集团从自身出发,确定了“力争用三年时间,使自主战线经营面貌改观,使自主产品竞争力明显改观”的近期目标;以做强做大自主事业为标志的“第四次创业”中期奋斗目标;以及“坚持用户第一,尊重员工价值,保障股东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一汽、实力一汽、和谐一汽”的长期奋斗目标。一汽集团把自主品牌战略作为集团的最高战略,重新梳理了品牌内涵及品牌架构。“中国一汽”为一汽集团企业品牌,下辖“中国一汽”和“红旗”两个子品牌。
其中,一汽解放是中国一汽的商用车品牌。从一汽集团品牌架构战略看得出,一汽集团着力打造红旗高端车的战略意图以及乘商统一品牌的策略。
一汽奔腾2006年推出首款轿车,代号C301,后正式命名为B70。2008年一汽轿车正式发布全新的一汽奔腾家族战略,一汽奔腾以“B”为产品系列标识,再按照系列车型的大小、由小到大划分为3系、5系、7系和9系等具体的产品系列,分别以30、50、70和90等标识。目前一汽奔腾产品包括B50、B70、B90、欧朗和SUV X80,另外包括红旗H7。从一汽奔腾产品推出过程可见,B70属于D-lw级车,B50属于C-up级别车型,欧朗属于B-lw车型,B90属于D-up车型,2013年推出的X80属于SUV。整体而言,一汽奔腾属于中高端轿车入手,再下行低端(B90当时也有公务车市场的考虑),这和比亚迪、奇瑞从低端轿车车型起步不一样,与东风柳汽从MPV入手、东风裕隆从SUV入手都有一定的区别。
一汽奔腾的产品研发,既有来源于一汽技术中心,也有来自于一汽轿车技术中心,并逐步过渡到以一汽轿车技术中心为主。从研发路线看,一汽奔腾经历了借用平台-自主研发的历程。一汽奔腾B70源于6平台,属于借用合资平台改造而来。这与很多拥有众多合资公司的大型国企的套路一样。从目前市场反应来看,虽然B系列借用马6平台,但销量与马6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东风汽车东风集团的影响力在国内仅次于一汽集团,排名第二。 东风汽车公司靠造卡车起家,但是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乘用车和商用车“并驾齐驱”、自主品牌“百花齐放”的格局。
基于多年合资合作的积累,东风公司2011年发布自主品牌“乾”D300计划:到2016年自主品牌销量达到300万辆,包括东风品牌商用车100万辆、东风品牌乘用车100万辆和其他自主品牌100万辆。为支撑这一自主品牌计划,公司将在5年内投资300亿元以上发展自主事业,并将使公司科技投入占到公司销售收入的3%以上。
在大自主、大协同、大发展战略指导下,东风公司正式发布了东风乘用车品牌新的结构设计,将目前的东风乘用车旗下品牌设计为东风风神、东风风行、东风风度3个子品牌,并以东风乘用车品牌统领。通过规划各个子品牌的定位,将子品牌由竞争关系导向大协同关系,三者通过各自的差异化布局,覆盖各个细分市场。
在“大自主”战略的实施推进下,东风自主乘用车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上半年,东风汽车公司自主品牌汽车销售66.05万辆,同比增长10.46%;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30.38万辆,同比增长27.46%,高于行业约14.26个百分点;自主品牌轿车增幅达44.87%,高于行业约31.37个百分点。
上海汽车上海汽车,旗下三支猛虎部队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和上海通用五菱,能征善战,锐不可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中国乘用车排行榜的前四中,牢牢占据了前三的位置,为通用和大众开拓中国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在自主品牌的建设方面,上汽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还是投入了很大的成本,曾经投资双龙、收购罗孚,都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经过十几年的摸索,树立了“荣威”的品牌。
荣威是上汽集团真正具有完全自主权的品牌,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品牌。于2006年10月推出,取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荣威的品牌在6年时间里面发展迅速,其产品已经覆盖中级车与中高级车市场,“科技化”已经成为荣威汽车的品牌标签。荣威品牌口号为“品位,科技,实现”。目前,荣威在售车型有荣威950、荣威750、荣威550、荣威350以及荣威W5。
2005年7月22日,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收购了英国MG罗孚汽车公司及其发动机生产分部,开创了中国企业收购国外著名汽车企业的先河,收购合并之后的公司叫南京名爵汽车有限公司。新公司重新整合了原英国名爵罗孚公司和南汽集团的资产与资源,将国际一流的工艺装备、研发设施、整车发动机制造技术、顶尖的技术管理人才以及MG品牌集于一身。 2007年四月,上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汽集团)全面收购了南京汽车集团,因此也成为了MG品牌的新主人。目前MG品牌主要在售车型为MG3、MG5、MG6和MG7。
上海汽车集团是中国较有历史背景的汽车厂商,通过与外国汽车厂商的合资崛起,并且走上了通过资金收购的方式来吸纳外国车企技术从而推出自主品牌车型的道路。目前荣威和MG的品牌定位都要高于一般的自主品牌,从定价上来看,荣威和MG都达到了合资品牌的水平。而在技术上,上汽的自主品牌也有一定的优势。所以上汽的自主品牌发展道路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最有希望的车企。
长安汽车长安汽车,为中国兵器下属企业,避居西南一隅,二十年前,长安和国内的云雀、江南等兵工企业下属单位一样,在军转民的市场大潮中,走上了市场的道路。长安汽车有着悠久的工业历史和光荣的贵族传承,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洋时代的洋务运动,它在抗战期间曾经是中国最大的军工厂之一,它在解放后研制成功一款轻型越野车,后来到北京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吉普212。但是长安尤为幸运得是,它在转折年代迎来了它的领袖尹家绪——中国汽车行业为数极少的真正伟大企业家。
尹家绪接手长安以后,进行了大刀阔斧般的变革,长安也迎来了一场脱胎换骨、化蛹成蝶的蜕变。市场方面,长安南征北战,合纵连横,收购胜利,进军南京,合并哈飞、吞掉昌河、结盟江铃,初步完成了重庆、南京、南昌、河北四大整车生产基地的国内布局。产品方面,长安改变面包一家独大的局面,强势进军乘用车领域,形成微车、轿车、商用车齐头并进的局面。短短十年时间,由一个偏安西部一隅的微车厂发展为全国排名第四的特大型汽车企业集团。更为可贵的是,长安在国内排兵布阵、强力开拓市场的同时,开始了更为长远的规划和考虑,非常有前瞻性地在英国、美国、日本和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长安也有长安铃木、长安福特等合资企业,但在发展合资企业的同时,从未忘记肩负的民族责任和使命,从未动摇自主品牌在企业发展的核心地位,长安从合资品牌学习的管理经验和获得的投资收益,极大地反哺了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
目前,长安的自主品牌经过多年培育,厚积薄发,逐步进入了市场爆发期,自主销量增长超过60%。和其他自主品牌相比,长安实力雄厚可以得到合资企业以及上级单位的财源支持。品牌方面,长安有着悠久的工业历史和贵族血脉。产品方面,长安微车、轿车、SUV和商用车齐头并进,互为犄角。技术方面,长安厚积薄发,内外兼修,总体水平中等偏上。品质方面,长安质量稳定,口碑良好。
长安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方向,已经进入收获期,无论是微车的长安之星、金牛星还是欧诺,或者轿车的奔奔、悦翔、逸动,还是SUV领域的CS35,销量持续强劲上升。新上市的CS75等车型,更是被市场看好,预期未来几年,长安将会进入一轮明显的上升期,成为自主品牌最为优秀的代表之一和抗击合资企业最为坚实的力量!
长城汽车长城汽车出生于河北保定,在创业不到20年时间,是为真正纯粹的草根。二十年间,长城汽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从市场的边缘草莽地带,一步步走到舞台的中央,发展成为自主品牌最为优秀的品牌之一。
2013年9月,长城企业以超过6万台的销量,排名自主第一;超过1500亿的市值,排名全国第一;在中国轿车几乎全军覆没的颓势下,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极大提升了自主品牌的士气。
长城能有今天,和企业性格息息相关,创业之初为了申请一纸轿车许可,长城至少等待了5年时间,变困难为动力,以坚毅、质朴的品格,默默地组装好每一台汽车。多年以来,长城在采购、销售、生产领域引入了一套严厉到苛刻的反腐体制,对于的零容忍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而反腐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第一是净化了队伍,将害群之马驱逐出境;第二是大大降低了成本,现在长城开发一个车型的成本只有竞争对手的一半,而单车利润率排名全国第一。长城突出的品管体系,也让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在国内明显领先对手。
对于成功的车型,长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失败的车型,长城也能从中吸取教训。所以长城每推出一款新的车型,总能看到产品的进步,而且每款车型成功之后,长城总能轻易地将成功的经验移植到其他产品。但是长城绝对不是一家完美的企业,同样面临着发展的威胁。长城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轿车产品的短板。现在长城皮卡占据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优势短时间内无可撼动。在SUV领域,长城有着M4、H5、H6等实力强劲的产品,而随着H2、H7、H8、H9的相继投产,长城的SUV战线还会更加完善,更加强大。而唯独在轿车领域,长城的产品产品线严重不足,车型严重短缺,尤其是A级以上的产品,更是长城的一大缺憾。
奇瑞1997年,奇瑞在时任芜湖领导詹夏来以及安徽省政府的支持下,怀着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勃勃雄心,在安徽芜湖成立。但当时没有获得发改委的许可,迟迟不允许上市销售。一直到2001年,在安徽省以及全社会的支持下,奇瑞才以极其委婉的方式(加入上汽集团)获得发改委的默许,取得了正式身份。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几年时间,奇瑞先后推出风云、旗云、QQ、东方之子和瑞虎等车型,以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猛豪情,横冲直撞,所向披靡,虎口夺食,成为自主军团的第一先锋,并且在此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牢牢把持着自主冠军的王位。鼎盛时期,奇瑞曾经超越丰田、大众和通用,短暂坐上全国乘用车第一的宝座,成为自主品牌的当然领袖。
但遗憾的是,奇瑞的成功并未坚持太久。这其实是奇瑞转型的阵痛,这也是自主品牌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从战略上说,奇瑞几乎每一次都是领先市场的,对市场走向也是敏感的。比如2009年3月的多品牌战略,那一年正好是中国车市井喷的开端,对于彼时的奇瑞而言,尽快做大做强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更多的品牌、更多的经销商、更多的销量,才能确保自己不会被合资车企碾压。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到2012年的销量数据:2008年35.6万辆、2009年50万辆、2010年68.2万辆、2011年63.43万辆,奇瑞完成了一次销量跃升,成为60万辆级别的领跑企业。
再比如2012年8月奇瑞开始有意回归到一个奇瑞,裁减了麒麟事业部和旗云事业部,在2013年4月正式发布了“一个奇瑞”的品牌战略。我们不能单纯的说是奇瑞多品牌战略的失败,这更像是在扩张以后一次重新认知。奇瑞当时就认识到中国车市井喷发展后会遇到品牌认知混乱的危机。从当时新的战略规划来说,奇瑞试图回到自身所擅长的技术层面,以“品质”作为一个新的定位,这在当时还在想“多生孩子好打架”的自主车企总算是一个先行者。并且特别明显的是,那时候奇瑞开始了全面国际化,无论从新LOGO的设计,全新的企业VI、全新的广告和传播画面,都是非常洋气,这和奇瑞那时候导入了很多合资人才有很大的关系,也为奇瑞的新品牌所倡导的“品质”打下了认知基础。
艾瑞泽7发布时,奇瑞提出了“正向研发”理念。即使在现在看来,奇瑞也是自主品牌中少有的提出了明确、清晰、有支撑、有内容的研发方向。那时候,奇瑞拿出的第一款成品——艾瑞泽7,无论是感官质感、还是整体设计、驾驶体验都是自主品牌车型中的翘楚。以那个阶段的评价标准而言,艾瑞泽7在综合素质上是稍高于帝豪EC7、逸动两个产品,遗憾的是艾瑞泽7因为定价偏高,并没有一炮打响,错失了机会。但是随后的奇瑞E3、瑞虎5、瑞虎3还是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所以,我们虽然可以看到目前奇瑞还没有回到早些年的地位,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奇瑞最大的优势还是发展脉络清晰,对于自身的规划有一个长期的路线演进图,而这一点在大部分自主品牌上是没有的。
吉利吉利这个品牌其实在开创之初就充满争议,可以说99%的人都觉得李书福在瞎胡闹,也有不少人觉得它肯定折腾不了太久,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它“民营”的身份,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企业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的诸多第一:第一个民营造车企业、第一个开创了汽车的2万元时代、开发了中国第一款跑车、打赢第一个与丰田公司的汽车涉外知识产权案、开发出中国第一款自动变速箱、开创中国第一个民办教育体系、第一个民营汽车收购外国品牌...
作为自主品牌中的标杆企业,吉利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回首18载,吉利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从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含沃尔沃)。1998年8月8日,吉利集团生产的第一辆汽车(豪情两厢车)在浙江临海基地下线,开启中国民营造轿车的先河。接下来,在保持民族自主品牌的前提下,吉利先后与韩国大宇、意大利汽车项目集团、德国吕克公司等国际汽车公司开展联合开发设计,确保吉利的研发水平在未来国内外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2001年,吉利集团正式获得国家汽车公告,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这意味着吉利汽车获得了造车的资格,真正的成为了中国民营造车的开始和标志。此后,中国诞生了多家民营汽车企业,但他们都只能算的上当时吉利的追随者。
在取得了造车资格后,李书福加快了吉利的发展步伐,2002年,进入全国汽车“3+6 ”行列,跻身中国企业500强。除了大力开发国内市场以外,吉利人已经把眼光放得更为长远,他们打算把吉利车推向国际市场,2003年8月,首批吉利轿车出口海外,实现吉利轿车出口“零的突破”。2004年出口整车达到了5000辆,占全国轿车整车出口量的63.7%,2005年的出口量超过了7000辆,2006年的出口目标是突破1万辆。
随着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2005年5月在吉利汽车在香港成功上市,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年9月,吉利汽车亮相第六十一届德国法兰克福车展,实现了近百年来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参加世界车展历史性突破,“中国造”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2006年,吉利汽车取得了很多的突破,经汽车行业评审鉴定,吉利自主开发的JL4J18型汽油机升功率57KW,油耗250g/kw•h以下,在当时的自主研究的发动机中处于“国际先进、中国领先“水平;同年9月23日,吉利自主开发的Z系列的自动变速器及产业化项目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汽车行业技术进步成果一等奖,填补了中国汽车行业自动变速器产业化空白;10月24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英国伦敦皇家花园酒店代表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上海华普,与英国锰铜控股公司(MBH)正式签署合资生产名牌出租车的协议,打破了以往中外合资的惯常做法,启开了中外合资造车的新一页。2013年2月1日,吉利收购英国锰铜控股公司100%股权。
2009年对于吉利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款车帝豪ec7的下线仪式在宁波基地举行。该款车型作为吉利集团倾力打造的一款全球品质轿车,其从上市之初就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广泛认可,随着不停的改款,帝豪EC7的生命力得到了延续,也成为了自主品牌中的标杆车型,销量一直十分稳定。
吉利在2010年带给了国人更大的惊喜。2010年3月28日,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在哥德堡签署,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2011年1月25日,“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区总部挂牌仪式”在上海嘉定区举行, 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区技术中心也在上海嘉定宣布成立。2012年3月,吉利控股集团总裁、CEO安聪慧先生和沃尔沃汽车公司总裁、CEO雅各布先生代表双方签字,就沃尔沃向吉利转让技术达成协议。2013年2月20日,吉利控股集团在瑞典设立欧洲研发中心。
2016年吉利汽车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也是吉利集团生产的第一辆汽车(豪情两车)下线个年头。帝豪品牌作为吉利汽车明星品牌自上市以来一直受到市场的强烈关注和欢迎,上市八年的帝豪品牌伴随吉利汽车已成长成为国产明星家轿。
比亚迪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深圳,从IT产品代工和研发制造起步。目前稳居全球第一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地位,镍镉电池、手机锂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2003年,通过收购陕西秦川汽车,比亚迪进入乘用车行业,2009年收购湖南美的三湘客车,进入客车制造行业,布局新能源客车。目前,比亚迪形成了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主业,建成广东、北京、陕西、上海、长沙等十一大工业园,整车制造基地包括深圳、西安、长沙、上海等地。进过10年发展,比亚迪已经成为自主品牌的主力。2011年,比亚迪回归A股。
在进入汽车行业之前,比亚迪并没有雄厚的汽车行业积累,采取了低价策略,通过逆向研发,快速推出产品,以低价作为竞争利器,在市场站稳脚跟。2005年,比亚迪推出首款轿车F3,因其造型极其像当时全球累计销量第一的车型丰田花冠,F3也被戏称为“中国版花冠”。F3上市后,持续热卖,到2011年底,累计销量接近100万辆,创造了自主品牌单车型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比亚迪后续推出的F6、F0、S6等车型,大多都是根据合资品牌成熟、畅销原型车逆向研发出来的。不仅是整车,在核心技术方面,比亚迪也推崇逆向研发,如通过逆向研发大众技术,获取涡轮增压技术等。当然,比亚迪也自主研发了很多核心技术,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作为工学硕士出身的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始终强调比亚迪的技术优势。在逆向研发的同时,比亚迪强调高配,以远高于原型车的配置、远低于原型车的价格制胜。随着比亚迪智战略和542战略的实施,比亚迪在技术领先方面的重视将日益体现。
从车型推出来看,比亚迪2005年推出首款轿车F3,属于C-up区隔。除了2008年推出A区隔轿车F0外,比亚迪在轿车领域推出的车型集中于C区隔和D区隔。2008年3月推出首款D区隔轿车F6。2011年9月,推出D区隔轿车G6,2013年4月推出D区隔轿车思锐。2010年7月,比亚迪推出首款MPV M6,这也是比亚迪唯一一款MPV。2011年5月,比亚迪推出首款SUV S6。2014年10月比亚迪推出SUV S7。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08年12月比亚迪推出首款双模汽车F3MD,采用电动车系统和混合动力双系统。2011年10月,比亚迪推出首款纯电动车E6。2013年12月,推出搭载第二代双模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秦。通过比亚迪车型推出顺序来看,比亚迪从中端轿车起步,逐步覆盖了轿车、MPV和SUV,并在新能源领域推出了多款车型。和吉利、奇瑞一样,比亚迪推行多车型战略,遵循“多生孩子打群架”的制胜策略,快速推出多款产品,比亚迪在售车型数量持续增加,且始终远高于自主品牌单品牌平均在售车型数量。
随着销量快速提升,比亚迪开始了扩张策略,包括迅速扩张网络(经销商从2008年600多家迅速扩张到2010年达到1200多家)、迅速推出多款产品、分网销售(将原来分为两个网络拆分成4个)、强压经销商以冲量等措施,导致比亚迪隐藏多年的矛盾逐渐爆发。2013年1月在北京媒体会上,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坦诚比亚迪曾经出现了三方面的失误,包括渠道扩展太快、品牌关注不够以及对汽车品质的追求不够。2010年起,比亚迪开始战略调整,包括优化分网销售策略、调低销售目标、提升品质、推出4年或10公里超长质保、质保覆盖99%零部件等举措。2012年,比亚迪S6成为首款荣获C-NCAP五星安全认证的自主SUV,见证了比亚迪品质的提升。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成本上升、合资品牌下探等因素,靠低价低质策略,在市场上发展越来越难。且随着传统能源汽车竞争白热化、新能源汽车发展日渐展现出机遇,比亚迪战略做了重大调整,发布了传统能源汽车“智战略”和新能源汽车“542战略”,共同构成比亚迪的双驱战略,从价格竞争向技术竞争转型。2014年4月,比亚迪在北京车展发布了542战略,即:“5”代表百公里加速5秒以内,“4”代表全面极速电四驱,“2”代表百公里油耗2升以内。542战略为比亚迪新能源发展界定了性能指标。同期,比亚迪发布了542战略的首款代表车型-唐,并于2015年1月20日公布预售价,推出普通版和售价60万元的极速版,其于1月21日5:42分开始限量预售,在20分钟内限量推出的98辆普通版和2辆限速版被一抢而空,再次震撼了业界。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比亚迪2014年11月广州车展发布了“智战略”,具体包括智能车联、智能驾驶、智能安全三个方面。智能车联,主要体现在云服务、PM2.5绿净系统、Car Pad等智能配置上;智能驾驶,主要体现在TID黄金动力组合、遥控驾驶等领先技术上;智能安全,主要体现在打造五星安全标杆、360度全景影像、HUD夜视系统、博世最新第九代“五位一体”车身稳定系统等安全装备上。三者相辅相成,为用户提供综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比亚迪旗下SUV S7、轿车G5和MPV 新M6均已经实现了智战略。
和吉利、奇瑞曾经推行多品牌战略不同,比亚迪始终坚持单一品牌战略,无论是比亚迪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都采用同一个品牌,同一个LOGO。在品牌口碑方面,比亚迪逐渐从低价高配向技术领先转型,在坚持高配低价高性价比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智战略和542战略,实现技术领先,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同时,借助F3的热销、股神巴菲特入股比亚迪、戴姆勒与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生产电动车等事件,比亚迪实现了低投入、大声量传播,品牌知名度在自主品牌中始终居于前列。
北汽集团北汽创造了上世纪60年代的越野经典,成就了二代的耀世辉煌,引领了纯硬派越野风潮,实现了从A级到SUV、MPV的全覆盖……
北汽现在的业务分三块,一块是合资板块,一块是北汽制造,一块是北汽福田。其中比例最大,效益最好的合资板块。北汽自主品牌旗下包括绅宝、威旺、昌河、北汽新能源汽车等几大板块,在北汽2020战略中,北京汽车将目前既有的北汽绅宝和北汽威旺品牌,作为自主双品牌的强化重点,力争进入国内自主品牌前三之列。
在北汽众多的自主品牌中,绅宝算得上是挂着北汽标志的“嫡亲”,也是北汽渴望实现“借船出海”的重要一步。从2009年北汽收购萨博之后,绅宝品牌也应运而生,且品牌的卖点之一就是源于北欧豪华品牌萨博的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绅宝品牌在售车型共有9款,其中轿车6款,SUV车型3款。随着国内SUV市场的火爆,北汽绅宝也希望通过SUV产品提升销量,先后推出X65、X25两款SUV。虽然绅宝品牌旗下车型众多,也基本覆盖了轿车和SUV车型的细分市场,不过销量表现却不够乐观。
如果说绅宝品牌在整个北汽显得不温不火,一直以来缺乏“爆款”,那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起步较早的北汽新能源,则算是在北汽自主品牌中发展迅速的一支力量。北汽新能源2015年第20000辆汽车正式下线万辆已经占据了全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24%,更使北汽新能源蝉联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第一、全球单品牌第四的领先地位。按照北汽的“卫蓝事业计划2.0”,到2020年,北汽新能源年销量将达到20万辆。
早在2009年,北汽就率先开展了新能源业务,2014年完成股份制改革,由示范运营走向市场化,实现了市场化全面转型。目前在售车型包括EV160、EV200、ES210等多款纯电动车型。业内专家分析,未来五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会进一步扩大,北汽新能源起步较早,有先发优势,而且E系列市场反响较好、口碑过硬,这将对北汽自主品牌实现2020计划产生很大助力。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曾表示“自主品牌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需要‘紧烧火,慢揭锅’。”而对于今天的北汽自主来说,这把火不仅要烧得紧,还要烧得恰到好处。
广汽集团广汽集团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位列全国地方三大诸侯,是中国最早生产轿车的企业之一、中国最早的合资企业之一、是中国最大的乘用车生产集团之一。广汽是国内合资企业最多的集团,二十多年来,广汽先后和外资成立了广州标致、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日野、广汽日野、广汽菲亚特等7家合资企业。在上马自主品牌传祺之前,广汽合资企业在集团公司的比重超过99%。
广汽传祺是广汽集团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打造的国产品牌。2010年12月,首款车传祺轿车成功推出市场,随后,相继推出了GA5和GS5两款车型,并全新开发A级平台推出GA3。2014年,传祺陆续迅速推出了GA3S、GS5 Super、GA5 REV增程式纯电动车和GA6车型。产品全面升级到Generation 2(第二代),开启产品序列的全新时代。GS5 Super与GA6的诞生,宣告着传祺在技术、配置、品质各个方面都具备了与合资品牌及同级别进口品牌相抗衡的实力,广汽传祺将作为自主品牌的先锋,继续冲击中高端市场。2015年北美车展上,广汽传祺的又一全新紧凑型SUV——传祺GS4正式全球首发,并于2015年4月18日正式上市。GA8是广汽传祺旗下首款C级轿车,于2015年上市。
按照广汽集团规划,到2020年,“十三五”规划完成时,广汽自主品牌汽车希望能达到100万辆的销量目标,除了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外,广汽集团更重要的是举全集团之力发展自主品牌,实现自主品牌跨越发展。
江淮汽车江淮自1964年建成,五十年一路走来,经历了一个个发展的转折点。到1997年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从第一台轻型载货汽车下线在北京车展上首次亮相便受到广泛好评……五十年来,江淮汽车不仅一直坚持“品质的JAC”的战略导向,同时也在研发与创新的层面上从未止步。50年的坚持使江淮满载硕果,也为民族自主企业再次正名。
历史上,两次重要的战略转型,让江淮汽车在变革中谋求发展,促成企业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2002年,瑞风上市即一炮打响,拉开了江淮汽车进入乘用车市场的序幕。随后5年里,瑞风品牌陆续升级换代,为2007年江淮汽车大举进军轿车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宾悦和瑞鹰的试水,紧凑型轿车和悦品牌的诞生,更加坚定了江淮汽车由单一制造“商用车”转型为“商乘并举”的综合型汽车企业的信念。乘用车厚积薄发,立足国内,并在全球多个重点的战略市场实现了有力突破,成绩靓眼;商用车瞄准国际一流,不断巩固和强化竞争优势;两大业务板块发展的蒸蒸日上奠定了江淮“中国品牌”的品质新形象。
作为自主品牌的老战士,江淮汽车一直坚守中国自主的汽车梦。江淮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立足自主发展,致力于做强民族品牌,狠抓产品进步培育企业特色。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江淮汽车从生产底盘起家,在汽车产业汹涌整合的大潮中,锐意创新又稳健务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创新发展自主品牌,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历史使命,对推动自主品牌的大发展贡献良多。
新能源市场的不断崛起,江淮在节能减排产品方面,以打造“钻石传动系”为核心,研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目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以江淮和悦iEV纯电动车和安凯纯电动大巴均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2010到2013年间,累计投放纯电动轿车5311辆,增程式电动车40辆,占全国纯电动轿车销量的50%以上,市场化运营规模和累计行驶里程连续四年保持国内第一。其中纯电动轿车,累计行驶里程达5800万公里,尾气零排放,为减少大气中碳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作出了积极贡献。2015年前,江淮汽车将重点发展纯电动(iEV)、增程式(iREV)和重度混合动力(iHEV)三个乘用车的技术平台和路线及一个商用车的(iECV)纯电动技术平台和路线年启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发。
第一阶段是诞生阶段,从1953年到1983年,在商用车居于绝对主体地位的时代,1956年5月一汽集团(当时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诞生了新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同年6月北汽集团(当时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8月一汽集团试制成功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汽集团(当时上海汽车配件厂)试制成功凤凰牌轿车(1964年更名为上海牌)。在20世纪60年代,除了红旗轿车,唯一批量产销的就是上海牌轿车;
第二阶段是起步阶段,从1984年开始到2000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开始线年推出首款豪情轿车)、奇瑞(1999年推出轿车)等企业进入乘用车领域,在合资品牌一统天下的格局中艰难创业,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
第三阶段是崛起阶段,2001年至今,随着东风柳汽(2001年推出风行MPV)、长城汽车(2002年推出赛弗SUV)、比亚迪(2005年推出F3)、一汽奔腾(2006年推出B70)、长安汽车(2006年推出奔奔)、上汽荣威(2007年推出750)、东风风神(2009年推出S30)等进入乘用车领域,自主品牌产销量迅猛增长,日益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不容忽视的一支新生力量。
自主品牌的发展基本验证了那句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与老一辈汽车人的艰苦努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可以预见的是,自主品牌未来一定会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如果在未来我们能从一个Made In China的汽车制造大国,变成一个真正的Created In China的汽车创造王国,想必那时才是自主品牌真正的辉煌时代。
参会人员: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等多家国内重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高层以及行业专家等
- 标签:本站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
-
追溯·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发展之路——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20周年特别报道
进入到国内汽车高速发展的阶段,面对市场的压力和不断看涨的消费者需求,各大自主品牌开始谋求转型,自主品牌的重新定位也使得消费…
-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官网
- 汽车后市场定义
- 重新定义汽车后市场
- 汽车市场定义
- 机动车登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164号)
- 新能源汽车销量
- 京牌小客车变更或转移登记资格申请办理所需材料明细表
- 最新9月汽车销量最全榜来了涵盖市面上所有在售车型_车家号_发现车生活_汽车之家
- 快讯|旷视研究院提出车辆识别网络VANet全球首份6G发布
- 最热门汽车品牌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