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新闻  汽车资讯

18个新职业发布听听他们怎么说

  又一批新职业来了!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易货师、二手车经纪人、调饮师等18个新职业信息。这是《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颁布以来发布的第四批新职业。

  劳动者是如何看待新职业的?这些新职业有哪些新特点?蕴藏了哪些就业新机遇?4月4日、5日,山西晚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刘丽霞和朋友一起在太原市五一路附近经营着一家冰激凌与茶连锁品牌店。“以前别人问我做什么工作,我就说自己是卖奶茶的,感觉没啥技术含量,人人都能干似的。”刘丽霞笑着说,“现在我的岗位终于有名字了,叫调饮师。”

  说起自己从业的经历,刘丽霞很是感慨。2015年大专毕业后,她发现鲜榨果汁和奶茶市场正在升温,将催生新的市场需求。于是,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从在饮品店打工干起,一边学习饮品调制方法,一边为自己开店做准备。2020年,刘丽霞和朋友合伙投资加盟了现在这家连锁品牌店。“新职业的颁布,算是对我们职业身份的一种认同吧。”刘丽霞说,“虽然只是一个名称,但我从中找到了归属感,对未来的发展也更有信心了。”

  3月18日,经自主申报、专家评估论证、书面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意见、面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等程序,包括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合规师、公司金融顾问、易货师、二手车经纪人、汽车救援员、调饮师、食品安全管理师、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职业培训师、密码技术应用员、建筑幕墙设计师、碳排放管理员、管廊运维员、酒体设计师、智能硬件装调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等18个新职业信息正式公布。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公布的新职业,对于增强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度、促进就业创业、引领职业教育培训改革、推动产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颁布的18个新职业涵盖了制造业、餐饮、建筑、金融、环保、新兴服务业等多个行业,是2019年多批次新职业公布以来涵盖行业范围最广的一次。这些新职业呈现四方面特点:数字化技术特征明显、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秉承绿色发展体念以及食品安全要求、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2012年,“电子数据”作为新的证据形式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电子数据取证作为一种全新的取证技术广泛应用于刑事诉讼活动中。电子数据调查分析服务也由司法机关逐渐延伸至其他行政执法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纳入职业分类目录,将有效推进该职业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为公共环境健康安全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密码技术应用员”“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智能硬件装调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等都是数字化技术发展和变革催生出的新职业,这些新职业对于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合规师”“公司金融顾问”“易货师”等职业,有助于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碳排放管理员”等新职业将在碳排放管理、交易等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有效推动温室气体减排。“食品安全管理师”“调饮师”等职业,不仅推动灵活就业发展,还能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未来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对于刘东鹏来说,“二手车”开启了他的第二次职业生涯。刘东鹏过去在一家建投公司工作,常年出差在外。2018年,宝宝出生后,妻子一度患上了产后抑郁,他不得不辞去原来的工作,专心照顾家庭。“我一个朋友是做二手车交易的,他告诉我说,买卖二手车工作时间灵活,收入还不错,非常适合我。”刘东鹏说,当时还没有专门的二手车经纪人从业资格证书,于是就在当年考取了“汽车经纪人”证书。从那以后,他的生活和微信朋友圈就被各种各样的二手车以及二手车图片填满。

  “二手车经纪人虽然以前就存在,但被列为新职业进入职业目录,可以说扩大了像我一样二手车从业者的就业空间。”刘东鹏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以前二手车买卖主要包含验车、评估、收车、交易等几个环节,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市场产生了大量二手车交易需求,而且随着二手车网络平台的介入,交易方式出现复杂化、多样化和专业化的趋势。“当下,二手车交易涉及到品牌认证、拍卖交易、委托交易及各种金融服务、质保等业务。我还需要继续学习,夯实自己的业务水平。”他表示,如果以后二手车经纪人开始推行职业资格证书了,自己也去考一个,争取早日成为太原市二手车交易领域的“专家”。

  “新职业应社会需求而生,许多产业都在逐步向‘智能’为导向的便捷场景展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孕育出更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美好生活为目标的新职业,进一步扩大了劳动者的就业空间。”省人力资源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智能经济”的推动下,相信市场和行业的变化会催生更多元的岗位,进而推动职业的迭代和升级。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新职业发布后,人社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快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开发,指导人才培养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打造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从业人员队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