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月希图片OLED盛宴 A股能分几杯羹?香港旅游报价
苹果手机将大批量使用OLED显示屏的新闻再度甚嚣尘上。消息称,苹果已与三星签署为期两年的供货协议,2017年将采购7000万块小尺寸OLED手机面板,用于装配即将推出的iPhone 8手机;不仅如此,谷歌也将投入8.8亿美元建OLED生产线,装配其最新的手机产品。
与传统液晶显示屏依靠灯管、滤镜、液晶的组合来实现显示不同,OLED依靠特殊的有机发光材料提供光源并改变亮度和色彩,其显示效果更佳,同时更为轻薄,也更便于同VR和柔性显示相结合,被认为将引发一场技术革命,全面取代原有的显示技术。
与三星深耕OLED多年不同,国内企业涉足OLED的历史并不久远,但这丝毫不妨碍2016年上半年OLED在A股市场掀起一场热潮,成为当时最热门的题材之一;尽管如此,国内OLED产业的发展概况不仅没有明朗,反而愈发神秘,题材降温后,众多OLED概念股股价回到起点。
如果苹果公司如期在2017年推出OLED显示屏的iPhone 8,势必意味着OLED时代真正意义上的到来,A股公司又能分得几杯羹呢?
发光材料遭遇技术门槛
OLED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材料供应和设备供应,其中发光材料和蒸镀设备又是最为核心的技术。
濮阳惠成(300481.SZ)业务涉及OLED功能材料中间体,其股价(前复权)由2016年3月的20元/股开始,三个月时间一路飙涨到接近60元/股。
在各种有机发光材料中,芴具有较高的光热稳定性、较高的发光效率和较宽的能隙,是OLED普遍使用的蓝光材料,濮阳惠成拥有500吨左右的OLED 功能材料产能,包括芴类、咔唑类、硼酸类和噻吩类。
2015年,濮阳惠成芴类业务实现2163万元收入,同比增加76.26%,但2016年该项业务收入仅为1675万元,同比下降22.58%。
濮阳惠成在2016年年报中表示,公司将通过不断改进OLED功能材料的合成工艺,增加产品种类,重点开发咔唑类衍生物、芴类衍生物,持续提升自身在OLED功能材料领域的市场地位和产品竞争力,逐渐将其培育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不难发现,OLED对于濮阳惠成目前的业绩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太平洋证券研报认为,上游OLED材料的需求大规模放量预计要到2018年以后。
但是,让国内功能材料企业无法享受OLED红利的似乎不仅仅是时间。OLED功能材料生产中,首先由化学原料合成OLED中间体,再由单体厂商把中间体合成升华前材料(单体),最后进行升华提纯,形成OLED终端材料。
太平洋证券研报认为,仅从OLED 功能材料的合成难度来看,中间体进入门槛和成本并不高。兴业证券研报提出同样质疑,OLED产业链中收益和技术壁垒最高的部分实际上为单体及提纯,而目前单体市场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OLED企业缺乏关键材料的专利和技术。这也意味着,最具利润和核心竞争力的部分,国内企业难以吃到。
另一家涉及功能材料的A股公司万润股份(002643.SZ),其股价同样在三个月时间内由每股30元上涨到接近60元。万润股份不仅涉及中间体,同样在单体上也有动作。
万润股份单体研发主要由子公司江苏三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三月光电创始人李崇参与过日本OLED研究,2009年创办三月光电,主要进行OLED技术研发。根据万润股份年报,2015年和2016年,三月光电营业收入分别为2373万元和1631万元,净利润却分别只有24万元和25万元。
对于OLED布局,万润股份在年报中表示,公司主要产品包括OLED单体与OLED中间体,为该领域国内领先企业,公司早在OLED材料兴起之时就开始布局OLED材料产业链,为可能出现的显示材料产业升级做好了准备;未来随着OLED材料在小尺寸显示领域应用规模的扩大,公司OLED材料领域有望进一步扩大在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尽管无法否认国内企业在功能材料尤其是单体材料后来居上的可能性,但仅就目前来看,仍然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数。
在2016年6月股价达到顶峰后,濮阳惠成和万润股份开始进入下跌通道,2017年4月26日分别收于25.30元/股和36.10元/股,几乎被打回原型,也说明了题材躁动后,市场对国内OLED行业的谨慎态度。
PI膜“难产”
OLED相较传统液晶屏的另一大优势,是便于同屏幕柔性可折叠相结合,丹邦科技(002618.SZ)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之一。
2016年3月初到6月底,丹邦科技股价由最低12元/股上涨到最高36元/股,除了OLED整个题材启动外,其PI膜项目是另一推手。
2013年,丹邦科技定增6亿元,用于建设微电子级高性能聚酰亚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即微电子级PI膜项目,该种材料应用于柔性显示领域,存在较高技术壁垒,微电子级PI膜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
根据当时的募投方案,丹邦科技将建设年产300吨微电子级PI膜项目,其中9微米和12.5微米各150万吨,两种规格的PI膜售价分别为109.8万元/吨和91.5万元/吨,完全达产后,预计新增营业收入3亿元、新增净利润1.52亿元,项目建设期24个月,建设完成后第一年和第二年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0%、80%,第三年完全达产。
也就是说,2015年丹邦科技PI项目建设完成,2016年就将贡献1.8亿元的营业收入和9000万元的净利润。但是,该项目却一波三折,2015年6月,丹邦科技公告表示,公司预计PI膜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将由2015年5月31日调整至2015年10月31日,这是该项目首次推迟,随后便进入胶着状态。
直到丹邦科技股价达到36元/股后,其PI膜项目仍然未能落地,伴随着OLED退潮,股价也迅速回落。2016年7月底,故事发生了转机,丹邦科技在互动易平台上表示,其PI膜项目将在8月底完成,于是股价开始反弹,并在8月底创下接近40元/股的新高。
股价创下新高后,丹邦科技的PI膜项目却再次杳无音讯,其股价也像濮阳惠成和万润科技一样,一路下滑到最低20元/股。
2017年4月5日,丹邦科技再发公告,表示PI膜项目已经完成测试并小批量试产,并开始着手进行批量生产,似乎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丹邦科技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19亿元和6687万元,同比分别下降16.54%和26.46%;2016年,其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71亿元和2459万元,同比分别下降35.39%和63.23%。
连续两年的业绩大幅下滑,让PI膜项目成为丹邦科技最后的救命稻草,排除该项目仍然存在的众多不确定性,即便全额完成预定效益,又能否匹配其80亿元的市场估值呢?
三星供应链难入
2016年7月,中颖电子(300327.SZ)设立合资公司“芯颖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持股75%,其所有AMOLED显示驱动芯片业务转入芯颖科技负责。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中颖电子已经与国内OLED面板厂商和辉光电合作开发AMOLED驱动芯片,后者批量采用中颖电子OLED芯片。
国联证券认为,和辉光电OLED面板产能有望达到3万片/月,中颖电子还将与国内其他主流面板厂商合作,2017年至2019年驱动IC收入有望达到7300万元、2.5亿元和8.2亿元。
比起研报的乐观,中颖电子在2016年年报中并未透露其OLED相关业务的具体信息,仅表示,该业务短期会影响公司盈利,长期有机会,以AMOLED显示屏驱动芯片为公司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而根据年报中提供的芯颖科技财务数据,2016年其营业收入为292万元,净利润为-328万元。
国内某主要OLED面板厂商技术人员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颖电子的确在他们考察的供应商范围内,但其芯片技术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是否最终达成合作,尚无法确定。上述人士同时表示,目前来看,OLED更适合于小屏幕(手机屏幕),绝对龙头为韩国三星公司,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并且三星在全产业链上均有涉足,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OLED链条上的大部分利润被三星夺走,国内企业需要形成自己的产业链。也就是说,国内企业在关键环节进入三星产业链恐非易事,而是否能获得技术推广初期的超额利润也无法确定。
公开报道显示,三星将投入89亿美元,扩充其OLED产能。在这场OLED盛宴中,中国企业能够分得多少市场和利润呢?
- 标签: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