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汽配网:国外汽车业创新体制特点
“创新”是眼下中国汽车最紧迫的问题。欧美日等汽车业发展较早的国家在这方面都有非常好的经验,而且事实也证明,这些国家的汽车创新体制是行之有效的。近日,记者接连采访了有关专家以及上述国家和地区汽车工业协会的驻华代表,发现“政企结合”是其汽车创新过程中一个共同的特点。
汽车业内专家杜芳慈指出,创新的概念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等等,从目前的阶段来看,各国政府还是将支持的力度集中在产品创新上。提到美国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除了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助推产业发展之外,在企业的创新过程中,美国政府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
近年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联邦政府通过增加研发资金,鼓励企业创新,提升竞争力。在美国商务部的网站上可以看到,1997年美国政府与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经费达2000亿美元,超过德、日、英、法、意5国之和。
“日本政府在战后曾极力扶持汽车企业的发展,但是政府并没有成为资本和技术投入的主体。日本政府现在只是通过政策和设立各种奖项对企业加以引导,而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实践,主要由企业自身出资来完成。”日本汽车工业协会首席代表本川浩先生,专门为本报记者介绍了日本汽车业在创新方面的情况。
“日韩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这是由两国的工业微观基础决定的。”冯飞为记者解释了在创新上日韩与美国不同的原因。他指出,日本的大企业主要依靠日本国内的几家大的商业银行。韩国的汽车企业主要是依附于大的财团。在这两个国家,政府在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很少,政府所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汽车工业政策体系上。至于研发工作,主要的资金投入还要靠企业自身来筹集。
谈到具体的创新途径时,中科院的一位专家指出,日韩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是走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继而发展创新的道路。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日韩企业引进技术绝非简单地仿造和使用,而是重点放在消化吸收后的改造和创新上,最终建立起自己的技术创新系统。据有关资料显示,日本各产业部门从国外购买专利技术的费用只是用于消化吸收的费用的几分之一。而中国的情况与日韩恰恰相反。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首席代表戴麟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各国家政府以及各个汽车公司对汽车方面的科研创新工作都非常重视。汽车方面的研发投入资金是各个行业中比例最大的,每年有190亿欧元的资金投放在研发方面。”
据戴麟博士介绍,在这190亿欧元中,大约有3.5亿欧元是由欧盟政府出资赞助的,剩下的资金均来自欧洲的各大汽车制造公司,这些公司都是欧洲汽车科学研究委员会的成员。这笔钱并不是用于汽车公司自己开发新产品,而是由欧洲汽车科学研究委员会将各个公司联合起来共同搞开发。
汽车业在创新方面,各国政府和企业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发现,这些成功首先是建立在企业有创新意识的基础之上。其次,政府在创新方面给予汽车企业应有的支持和鼓励。而欧盟国家中大企业的联合创新机制是不是也值得中国企业思考和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