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出版与影视改编是强大助推器
长篇小说的繁荣与外部因素的变化密切。进入新世纪以来,《收获》《十月》《当代》等著名文学名刊纷纷推出长篇小说专号或连载长篇小说,《长篇小说选刊》等大型文学期刊创刊,各大出版社致力于推出长篇力作,长篇小说有了更加广阔的发表平台。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不断发展,受到资本市场青睐,影视改编如火如荼。
出版界更容易取得两个效益
文学期刊与出版社为长篇小说发表提供了优质平台,文学编辑的督促、鼓励和助力对作家更是必不可少。
近年来,《人民文学》杂志推出了一系列在文坛产生重要影响力的精品力作。今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牵风记》和《主角》都首发在《人民文学》上。主编施战军说:“近年来,我们加大对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挖掘、编发,从前端到终端深度参与作品创作、修改、发表、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主角》《经山海》《海边春秋》等作品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今年还推出了科幻文学长篇——王晋康《宇宙晶卵》。”
创刊于1978年的《十月》杂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表的不少长篇小说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力,如《花园街五号》《沉重的翅膀》《天堂蒜苔之歌》等。2004年,《十月》推出《十月·长篇小说》,每年出版6期。《十月》主编陈东捷说:“巨大的体量可以表达更加复杂的社会现实,读者的反馈给了我们登长篇的信心。”《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也有同感。从2001年,《收获》推出一期年度长篇专号;2002年至2016年,每年推出两期长篇专号,分别是春夏卷和秋冬卷。从2017年开始,《收获》长篇专号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合作,扩充为一年4期,分为春卷、夏卷、秋卷和冬卷。今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应物兄》便发表在上面。
文学编辑与作家之间的交流碰撞也激发了作家的创作灵感。徐则臣曾说,《北上》的缘起是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碰出来的。“2014年,我刚创作完《耶路撒冷》不久,在一次闲谈中,韩总说不如写写运河,我便开始有了这个想法。”
谈及出版社缘何对长篇小说情有独钟,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宋强说:“长篇小说是销量最高、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文学门类。相比于诗歌,长篇小说受众更广,读者可以得到一个深沉持久的阅读体验,更容易发生共鸣。我们向作家约稿主要是约长篇小说。”在每年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中,长篇小说有一半左右。作家出版社社长路英勇说:“对于出版社来说,出版更多的符合时代旋律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也更容易取得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再者,长篇小说也是影视改编的基础,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影视改编是潜在动力
不久前,改编自同名长篇小说的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凭借精良的画面和扣人心弦的故事俘获了大批观众。根据书旗小说和天猫图书8月初公布的数据,近一个月来,《长安十二时辰》的电子书阅读人数和纸质书销量分别上涨818%和862%。
近年来,一些影视剧热播后,原著图书销售呈现飞速上涨趋势。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同名改编剧因原著的巨大影响力,播出后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电影《狼图腾》于2015年2月登上荧屏,上映仅半个月,在收获超过5亿元票房的同时,还促使原著小说的销量较上月激增了20倍。2017年初,随着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热播,原著纸质图书也有5倍增长,其Kindle电子书则增长了超过20倍。
影视剧市场看好长篇小说,作家尝到了图书销量不断增长、知名度不断提升的甜头,创作热情被不断激发出来,影视改编甚至成为一些小说诞生的原因。
与制作方找原著、改编、拍摄的模式不同,有些长篇小说专为影视剧制作而创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勇介绍了严歌苓长篇小说《芳华》的创作缘由:导演冯小刚希望把自己当年当文艺兵的经历通过电影呈现出来,于是严歌苓与其合作,专门写了小说《芳华》,为电影提供故事内容。影视剧改编成为作家创作中若隐若现的潜意识。如今,部分作家在创作小说时,希望作品被知名导演相中,因此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考虑到未来小说影视化的因素。
除了改编影视剧之外,全方位打造长篇小说的文化IP也成为近年来文化产业市场的新现象。“现在都是全产业链的开发,影视剧热播后又把原著小说改编成其他大IP,对原著进行更多艺术样式的穷尽,比如通过动漫、游戏的开发,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说。
- 标签: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