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潮尔道走进中国音乐学院
近日,中国音乐学院举办“新山歌社——蒙古族潮尔道专场”,由博士生导师张天彤担任指导教师,特邀蒙古族长调国家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内蒙古艺术学院锡林郭勒民歌传承班导师扎格达苏荣作为嘉宾,带领现场的同学们领略蒙古族长调,讲述蒙古族潮尔道的发声奥秘。
蒙古族潮尔道专场现场
据张天彤介绍,学术界根据声部的多寡,将蒙古族民歌分为单声部民歌和多声部民歌两大类,又根据音乐形态特征,将蒙古族单声部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其中,长调,在蒙语中称“乌日汀道”。“乌日汀”一词蕴含了“时值的”“时间的”“永恒的”等含义,它既表示了长调歌曲悠长舒缓的节奏,宽阔舒展的曲调特征,又有长远、久远的意思,同时也表示了时间上的古老。此外,“乌日汀”又有永恒之意,故它有永恒不变的歌的意思。
张天彤说:“长调的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音多词少、气息悠长。旋律本身带有很多的华彩装饰音,比如: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还带有‘诺古拉’(即波折音或称装饰音),是具有独特演唱技法的歌种。根据题材内容,长调民歌可分为赞歌、哲理歌、训谕歌、情歌、思念歌、叙事歌等。长调的演唱场合有很多,不仅仅是放牧时唱,还在那达慕、祭祀、婚礼、宴会、聚会、庆典、节庆等民俗仪式活动上唱;不仅在宫王府和隆重庆典上唱,在普通牧民蒙古包家里也唱。在历史的演变中,蒙古高原地域辽阔,自然生态复杂,且各个部族在语言、风俗习惯、社会历史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长调形成了部族化、地区化、个人化等诸多风格系统。”
扎格达苏荣
潮尔道是一种历史久远的独特演唱形式,主要流传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部分地区,是蒙古族别具一格的多声部音乐,表现为在旋律下方有持续低音声部,这种低音声部只能依附于高腔旋律而不能独立存在。演唱时由一位出色的长调歌手用高腔演唱婉转而跳跃的旋律,另有数名歌手用浑厚的喉音演唱低音部,在旋律下方构成持续低音。潮尔道采用宫、徵调式,旋律悠长,节奏自由,适于表现古代蒙古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不屈不挠奋斗图存的民族精神。
潮尔道以短词配合长曲,开头和结尾形式特殊,能充分发挥长调音乐的特点,其二声部合唱艺术呈现出庄重、深沉、细腻的艺术风格,五八度和声的大量应用则增强了音乐功能的支撑力和艺术的感染力,在中国多声部民歌中显得较为独特。
潮尔道是草原文化的代表和蒙古族音乐的结晶,它以旋律的完美性、和声的独特性、调式的科学性、曲式的复杂性而引人瞩目,堪称蒙古族民间音乐的佼佼者。潮尔道的唱法目前分为四种:华·潮尔、哈木库·潮尔、乌仁·潮尔、萨日给嘎·潮尔。在音乐形态上有引腔、正歌、图日格勒、持续低音等。
扎格达苏荣(右)带领天仑(左)示范演唱
活动现场,扎格达苏荣带领他的学生、中国音乐学院2018级蒙古族硕士研究生天仑为大家示范演唱了潮尔道的引子部分,由天仑唱长调,扎老师唱低音。
随后,扎格达苏荣开始教唱潮尔道的引子部分。他说:“蒙古族音乐的节奏是马蹄的节奏。长调也是有节奏的,长调的节奏就是游牧民族的节奏。”
扎格达苏荣告诉同学们:“要想唱好长调,首先就要唱好诺古拉。诺古拉是蒙古族人上千年都在唱的,特别是普通牧民世世代代都在唱的音调。很多人会唱都是因为受到了他们父母长辈的影响,也因此才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 标签: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