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汽车知识  汽车配件

多款“硬兵器”来袭,2022年合资品牌集体上攻,新能源车“真香”?

临近春节,相信大家听得最多的就是“塞车”二字。确实,随着生活消费水平的提升,不少家庭会选择买车来自驾出行。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累计销量达2014.6万辆,同比上涨4.4%。其中,去年全年新能源销量为298.9万辆,实现同比增长169.1%,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强烈反差。

而且从车企交出的成绩单中可以了解到,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略胜一筹,合资品牌还差点火候。2022年伊始,就有不少车企公布其销量目标和规划。从中会发现,一直在“陪跑”的合资车企将全面进入主赛道。大众、通用、丰田以及BBA等,均将基于全新纯电专属平台在华推出多款新车。但与以往的“油改电”不同,这次各家似乎拿出的都是打磨了几年的硬兵器,我们一起来看看。

德美日系集体上攻

是什么让拥有成熟燃油技术的合资品牌蜂拥而至?当然是实实在在的数据表明,该市场份额值得抢夺。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市场渗透率接近15%,几近一年前的3倍。乘联会此前也预计,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480万辆。而目前已上调至550万辆,渗透率提升到25%。

去年年底,奔驰打响第一枪。奔驰豪华D级纯电轿车EQS正式登陆中国市场,这款车是奔驰首款真正基于纯电动平台打造的电动车。另外,为了积极适应市场的变化,2022年的奥迪将推出8款纯电以及插电混动车型,加快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宝马则将在中国市场投放约13款纯电动产品;奥迪品牌的新能源车型也将得到全面加强,至2025年,计划推出30款新能源车型,其中超过20款纯电动车型。

与此同时,在我国“碳中和”以及“碳达峰”的浪潮下,大众在去年一年内相继推出了ID.家族的三款全新纯电车型,将不断完善ID家族的产品布局。为了加快转型,今年的大众集团在华建立的第三家纯电动汽车工厂有望竣工,首款车型将于2023年下半年投产。

通用则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纯电动车的销售。并且,通用汽车CEO Marry Barra还在公布投资公告时立下了军令状——到2025年通用将生产100万辆电动汽车,最终超过特斯拉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动车销售商。从中可见,该“蛋糕”还是很香的。当然,中国市场也是其看重的。通用在华采取两步走战略:一方面是打造全球电动车平台——Ultium平台;另一方面是继续推动和上汽之间的合作,借助推出更多产品。

2022年对于丰田来说也是关键的一年,“大象转身”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瞄准中国市场,其在中国新能源车产能的投资力度也将成倍增加,多款新车有望在2022年于国内上市。

合资车企入局是否晚了?

虽说中国市场是一块美味的“蛋糕”,但国内的自主品牌与造车新势力早已发起进攻,甚至收获颇丰。然而合资品牌现如今才把重心放到新能源领域,会不会太晚了?

从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来看,这并不晚。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窗口机会并没有关闭,大量的资本和企业正在不断涌入。合资品牌想要参与竞争并且占领优势,需要建立新能源车厂、开发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平台和生产线,加速完成转型。而且合资车企的观察、等待期已过,需要加速发展才能跟上市场的变化,2022年或许会是合资车企的新能源元年。

事实上,车企所做的一切,都需要有用户愿意买单。所以合资品牌扎堆扩产新能源车型,主要是为了争夺两类用户:一类是在合资混动车型与国产汽车之间游走的用户;另一类则是买合资纯电动车型与国产纯电动车型之间做选择的用户。看来,合资品牌的全面布局将会给国内新能源造车新旧势力带来压力。

确实,“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市场需要涌入更多竞争者。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车型选择上更多样化。而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拓荒者,从打破成见到推高市场,让不少企业从中获得生机。但不得不说,有了合资车企参与的市场才是完整的。

电动EV:新能源市场逐渐趋于白热化阶段

这几年以来,新能源领域的补贴在慢慢退坡。今年开年以来,新能源领域也传来不少利空消息,比如新能源车型保费上涨、补贴退坡等,但新能源的发展趋势一直都在。从去年的新能源厂商销量成绩来看,足以再次印证了新能源的潜力。随着合资品牌的加入,不少车企感到有无形的压力。但不管是“黄雀在后”还是“鲶鱼效应”,相信只有充分地竞争才能淬炼出强者。最后,大家认为谁会在今年的新能源板块脱颖而出呢?我们静观其变吧。

僵尸医生小说 http://www.xinzhiliao.com/rq/ertong/30198.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韩剧回家的路,网批网,重生之陆小凤,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