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行业基本介绍及发展趋势
汽车零部件是机动车辆及其车身的各种零配件。汽车一般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因此汽车零部件各类细分产品均由这四个基本部分衍生而来。按零部件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发动机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及其他(一般用品、装载工具等)等。
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连续3年的下降趋势。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汽车零配件的产业链上游是原材料和设计,其中,原材料需求量较大的有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塑料、橡胶、玻璃。下游是整车厂商和服务维修机构,包括汽车整车制造厂商、汽车4S店、汽车修理厂、汽车零部件配件商和汽车改装厂等。
从上业来看,零部件行业生产原材料价格主要由钢铁、石油、天然橡胶等大宗商品的市场价格决定。近年来由于受到铁矿石、石油、天然橡胶等资源类商品价格频繁波动的影响,钢材、橡胶、塑料及其他化工材料价格亦出现大幅波动,对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压力。
从中业来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产品开发、加工工艺、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和重要企业,有利的支撑了国内汽车工业体系的完善,为国内自主品牌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汽车电控系统行业在整个汽车产业体系中是重要的中业,上游承载镍氢及锂电相关电池材料行业,下游衔接汽车整车产品行业。其分别由电池模块、电机及控制模块以及整车控制模块等三大主要模块构成。其中电池模块包括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两部分;电机及控制模块包括变频调速和驱动电机两部分;整车控制模块则包括CAN总线和整车控制系统两部分。
从下业来看,受益于国内外整车行业发展和消费市场扩大,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的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整车厂商及其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客户集中度较高,因此零部件企业在与下游客户的谈判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对于部分在某一细分市场内具有领先优势的零部件供应商,其市场地位和技术优势将有助于提升市场话语权和议价能力,因此具备一定向下游转移成本的能力。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作为汽车制造业下属的子行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随着行业快速发展,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规范行业发展、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已形成六大汽车产业集聚区,分别在长三角集群、珠三角集群、京津冀集群、中三角集群、成渝西部集群、东北集群。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通常围绕整车厂商而建,形成六大产业集群,主要包括以上海、江苏省和浙江省为核心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以重庆、四川省为核心的成渝西部产业集群,以广东为核心的珠三角产业集群,以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为核心的东北产业集群,以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为核心的的中三角产业集群,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为核心的京津冀产业集群。
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扩大,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增长速度整体高于我国整车行业。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国内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几乎覆盖了绝大多数汽车零部件领域。随着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至202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值占汽车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0%以上。
受产业政策调整及国产替代等因素的影响,2014-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8年以来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发展平台期,整体产销规模较2017年有所下滑,202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收入规模为40,668亿元,同比增长12%。
从近十年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注册量呈逐年上涨趋势。2020年是企业注册的高峰期,年注册量为9.9万家,同比增长了52.7%。2021年前10月,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共新注册12.9万家,同比增长76.7%。
2022年,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中国汽车零部件上榜企业数量逐渐提升,从2012年仅有1家企业上榜,到2022年共有11家企业上榜。跻身世界百强的中国企业主要凭借传统细分领域(如商用车市场)优势、前沿领域开拓(如新能源)等,营收增速高于外资企业。
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汽车产业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联合编著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在2018年就有超过10万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有1.3万家,产品基本覆盖汽车产业链近1,500种部品。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作为汽车产销大国,我国的汽车产业也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逐渐呈现集团化趋势,少数龙头企业凭借自身竞争优势垄断部分零部件的生产,并提供给多家整车企业。
模块化供货是指零部件供应商不以单一的零件,而是以整个系统模块的方式向主机厂供货的模式,涉及模块化产品设计、模块化生产和模块化采购。在模块化供货模式下,主机厂可以充分利用零部件企业创新、开发和试验优势,把大部分设计任务向零部件企业转移,从而优化整车生产过程,降低整车制造成本,并通过缩短整车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加速新车型的迭代。汽车零部件企业则在模块化供货模式下承担起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工作,更早、更深入地介入到整车的设计、研发、生产过程中,在设计初期就对新车型的开发提供专业化建议,积极配合主机厂进行配套开发。在这个过程中,主机厂在产品、技术上越来越依赖于零部件企业,零部件企业则在开发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掌握产品设计、生产的核心技术,并在汽车产业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汽车制造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汽车消费市场逐渐饱和,为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开拓新兴市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始加速向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给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增长空间。虽然与来自传统汽车工业强国相比,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设计、研发和生产能力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内资零部件企业设计、研发、生产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得到众多主机厂的认可。
同时,合资厂商为了迎合我国消费者的需求,降低采购成本,更多地选择研发能力、工艺水平正在不断提高的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从而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替代原有高成本的外资零部件企业的机会。
在全球节能环保趋势下,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行业逐渐呈现出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化的发展趋势。在汽车节能减排领域,主机厂一方面通过改进发动机、变速箱以及优化车身空气动力学结构,提高发动机燃烧效率,降低油耗,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推动汽车的轻量化发展,通过减少车身自重的方式来降低油耗、减少碳排放。有关数据表明,汽车自重每下降10%,油耗可以降低 6%-8%,因此减少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重量是汽车节能减排重要的措施之一。具体而言,目前减少车身自重的主流方式包括用塑料、铝合金等材质的零部件替代主流的钢材零部件,通过优化车身整体布局形式减轻自重等方式。
新能源汽车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而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各项扶持政策的推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 354.49 万辆,销量为 352.0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59.48%和 157.48%。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在汽车零部件市场中的占比也将进一步提升,在新能源配套产品领域能够占据先发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汽车零部件企业呈现向新能源化发展的趋势。
在我国汽车零部件竞争格局中,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围绕在汽车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主机厂开展业务,只有通过主机厂严格的认证过程,零部件企业才有资格成为主机厂的合格供应商。目前,部分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并在部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核心零部件领域实现了国产替代进口。未来,随着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主机厂将对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生产工艺、产品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具备核心技术且拥有较好资源整合能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将更具竞争力。
- 标签:本站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