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知识  汽车文化

汽车是怎么发展到今天的

  汽车这种装备了轻型动力,能够自行推进的轮式道路交通工具,在发明之初并不是这样的,汽车的发展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100多年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并得益于石油、钢铁、铝、化工、塑料、机械设备、电力、路网、电子科技、金融等各行业的支持,带动了它们的发展,成为今天各种类型、规格的交通工具,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自1970年以来,全球汽车数量几乎每15年翻一番,2013年全球汽车产量为8738万辆。

  1712年,英国人托马斯·纽科门发明了蒸汽机,它不依靠人和动物做功,而是依靠机械。它被称为纽科门蒸汽机。

  1757年,詹姆斯·瓦特,一个木匠出身的机械师,被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聘为实验室技术员。他有机会接触纽科门的蒸汽机,并对纽科门的蒸汽机产生了兴趣。1769年,瓦特与博尔顿合作发明了带冷凝器的蒸汽机。1774年11月,他们一起建造了一台真正的蒸汽机。蒸汽机推动了机械工业乃至社会的发展,为汽轮机和内燃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769年,法国人朱诺号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这辆车名为“Cabole”,长7.32米,高2.2米,车架上放着一个像梨子一样的大锅炉,前轮直径1.28米,后轮直径1.50米。前进时,方向由前轮控制。每隔12 ~ 15分钟需要停车加热15分钟,运行速度3.5 ~ 3.9km/h,771年造了第二辆车,但没有真正跑起来。现在它在法国巴黎的国家美术馆展出。朱牛的发明虽然失败了,但却是古代交通工具(由人、动物或船帆提供动力)和现代交通工具(由动力机械提供动力)的分水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到1804年,特威迪克设计并制造了另一辆蒸汽汽车,它也在铁路上拉动了10吨货物15.7公里。

  1825年,英国人斯瓦迪·加内特制造了一辆18座、时速19公里的蒸汽公共汽车,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共汽车运营。

  1831年,美国的斯沃琪·古勒公司将蒸汽汽车投入运输,从此,格斯特和切·罗腾汉姆之间有了15公里的定期运输服务。

  后来蒸汽机发展成为铁路车辆和船舶的外燃动力源。人们正在寻找用于汽车的具有高功率体积比和高功率重量比的便携式功率器件。

  1859年,法国勒努瓦用燃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代替往复式蒸汽机的蒸汽,用火花点火的方式制成了二冲程燃气内燃机。法国和英国都生产了一小批。

  1861年,法国的德·罗夏提出了进气、压缩、作功、排气等四冲程内燃机定容燃烧的工作循环模式,并于1862年1月16日被法国当局授予专利。

  1866年,德国工程师尼古拉·奥托(nikolaus otto)试制成功了动力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立式四冲程内燃机。1876年,研制出第一台实用的活塞式四冲程气体内燃机。这台功率为2.9千瓦的单缸卧式燃气发动机,压缩比为2.5,转速为250转/分。这种内燃机被称为奥托内燃机。奥托于1877年8月4日获得专利。后来人们总把四冲程循环称为奥托循环。奥托作为内燃机的创始人被载入史册,他的发明为汽车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G.与奥托共事的德国人戴姆勒发明了汽油蒸汽内燃机,燃烧煤油作为提炼灯的副产品。他在1883年获得了专利。1885年,他将这台内燃机安装在一辆木制自行车上,第二年又安装在一辆马车上。同年,本茨将汽油内燃机装在三轮车上。这些自走车被后人称为汽车和摩托车的开端。

  1897年,德国人鲁道夫·迪塞尔(1858 ~ 1913)试制成功第一台柴油机,柴油机成为现实用了20年。柴油机是动力工程的又一伟大发明。它的出现不仅为柴油找到了一席之地,而且比汽油更省油,动力更大,污染更少。它是汽车的另一个好“心脏”。鲁道夫·迪塞尔的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为了纪念他,人们把柴油机叫做柴油机。

  1885年10月,德国人卡尔·本茨(1844 ~ 1929)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一举奠定了汽车设计的基础。即使是现在的汽车也跳不出这个框框。1886年1月29日向德国专利局申请汽车发明专利,同年11月2日专利局正式批准其发表。因此,1886年1月29日被公认为世界汽车的诞生日,而本茨的专利证书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份汽车专利证书。

  事实上,在本茨之前,一些人已经在开发汽车引擎和汽车。早在1863年,法国报纸就报道说,雷诺发明的汽车时速不到8公里,却从巴黎到乔佛里博达来回跑了18公里。1884年,一个法国人,德博蒂维尔,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来源,做出了单缸内燃机的三轮汽车和双缸内燃机的四轮汽车。

  早在第一辆汽车发明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发明,如铅酸电池、内燃机点火装置、硬橡胶实心轮胎、弹簧悬架等。,所以汽车是许多发明或技术的综合应用。

  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首次成功实验了二冲程实验发动机。1883年,本茨创建了“本茨公司和本茨莱茵发动机厂”。1885年,他在曼海姆制造了第一辆本茨专利发动机汽车。

  本茨的汽车是一辆三轮汽车,配有0.9马力的二冲程单缸汽油发动机。这款车有现代车的一些特点,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挂,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刹把。但这款车的性能并不完美,运行速度、载重量、爬坡性能都不尽如人意,行驶中经常抛锚。但它的巨大贡献不在于它本身所达到的性能,而在于观念的改变,即自动实现和内燃机的使用。因为这种汽车可以自己行走,所以人们用希腊语中的“auto”和拉丁语中的“Mobile”这两个复合词来解释这种类型的汽车,这就是“Automobile”一词的由来。

  1881年,戴姆勒与威廉·迈合作,开办了当时第一家所谓的汽车工厂。1883年8月15日,戴姆勒和迈发明了汽油内燃机。1885年底,戴姆勒对马车进行了改装,增加了转向和传动装置,安装了功率为1.1千瓦的四轮内燃机,速度达到了14.4公里/小时。

  和本茨的戴姆勒都被认为是内燃机驱动的现代汽车的发明者。他们的发明创造成为汽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因此被世人称为“汽车之父”。

  1887年,法国Ponhard Levasso马车制造公司获得了戴姆勒高速汽油发动机在法国的专利权。根据买家的要求,每辆不同的汽车都是由熟练的工匠在装配大厅里手工准备的。1889年生产的汽车可以称为今天汽车的原型。发动机放在车头,乘客一排排坐在后面,配有离合器、变速器和后传动轴。当时法国巴黎道路宽阔,时尚奢华,带动了对汽车的需求。该公司的汽车产量大大增加了。1894年,该公司每年可以生产数百辆汽车,成为世界领先的汽车公司。900年前,继德法之后,美国、英国、意大利出现了几家作坊式的汽车生产公司。1900年,欧洲和美国共生产了9504辆汽车。

  1896年,福特生产了第一辆汽车。福特汽车公司成立于1903年。当初租赁了一个车厢厂作为总装厂,组装了两辆带盖艇体的A型车。价格是850美元。发动机、化油器、变速器、车轴、车身都是购买的。碧凯阿皮纽新工厂建成后,一层是机体、曲轴等18个大部件,二层是小部件加工,三层是总装的三层厂房,已经具备了量产的基本形态。[2]

  1908年,亨利·福特和他的合伙人将奥尔兹、利兰等人的设计和制造思想结合成一种新型汽车——T型车,一种无装饰、耐用、易于驾驶和维护、可行的乡村道路和大众市场需求的低价汽车。T型车配备4缸20马力汽油发动机,置于发动机罩前部,两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的行星齿轮变速器,充气轮胎,双排船形车身,带顶篷。这款车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收到了大量订单。1909年生产了单一品种的T型车,售价950美元,产量10000辆。1914年,他将泰勒的装配线技术应用于汽车,后来被称为装配线。装配线不仅有助于使零件在装配过程中不断地在生产设备中流动,而且有助于制造技能的分工,简化和编程复杂的技术。一辆车的装配时间从原来的750分钟缩短到93分钟,工厂单班生产能力达到1212辆。当时大约有15000台专用机床和15000名工人,这是世界各地汽车工厂继承的汽车大规模生产模式的雏形。

  与此同时,福特公司调整了销售组织,在其销售和服务子公司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化的装配厂,将从底特律运来的零部件组装成汽车。这样就可以用普通卡车运输,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节省了底特律的仓储面积。批量生产和分装逐年降低了生产成本。1924年底,T型车的价格降到了290美元。1917年,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超过42%,1921年达到55.45%,成为当时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1927年T型车停产前,共售出1500万辆,同一款车型连续生产了19年,这是T型车和量产创造的辉煌。

  量产的成功不仅让T型车成为历史上最普通的汽车,也让家用车神话成真。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方式的成功,不仅大大降低了汽车成本,扩大了汽车生产规模,造就了庞大的汽车工业,而且使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的汽车生产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1929年,美国生产了54.5万辆汽车,占出口量的10%,占据了美国以外世界市场的35%。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装甲车首次出现用于作战,随后动员民用车辆运送士兵和物资。甚至巴黎的出租车也加入了派遣士兵的行列。战争让各国总参谋部认识到,要实现军队的摩托化,汽车是不可或缺的。战争促进了汽车尤其是卡车的发展,汽车的种类也逐渐完善,趋于多样化。同时,汽车的各种新技术也层出不穷。

  20世纪20年代,杜森伯格、皮尔斯-阿罗、帕卡德、林肯、斯图兹、凯迪拉克等美国公司根据客户的意愿设计车身,为富有的买家服务。欧洲豪华车制造商劳斯莱斯、苏伊莎、弗雷特里尼竞相设计优雅的车型,如英国宾利、法国布加迪、意大利阿尔法罗密欧等。,供有钱人享用,还有专门为赛车手设计的车型。1922年,英国推出奥斯汀7挑战福特t型车。

  1922年,美国哈德逊公司率先销售封闭式厢式车,大受欢迎。1923年,美国市场份额超过传统敞篷车,到1929年,美国市场份额高达90%。

  20世纪20年代,车身越来越长,出现了新的公交车。192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的Fageol安全汽车公司制造了第一辆真正的公共汽车。这种车车架低,轮距大,轴距长,轮距宽,前置发动机。4年后,该公司制造了一款以整体车架、车顶、侧墙和地板为承重部件的客车,全承载式车身和底盘完全合二为一。发动机放在地板下,车厢内部空间空出来,驾驶室在车辆前部,便于驾驶,有利于行车安全。

  随着汽车车身结构的演变,钢板轧制新技术主要发展在汽车材料方面。从1923年到1929年,美国新建了大约650座钢板轧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相比,供应给汽车工业的板材厚度仅为其几分之一,宽度增加了几十个百分点,板材长度从不到2.5米延伸到100米以上,使车身、前板和保险杠等钢板部件能够从一块钢板上切割下来。其次,平板玻璃的连续加工技术使得汽车使用安全玻璃。此外,汽车涂层快速干燥技术和汽车燃油精制中高辛烷值汽油精制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发动机设计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

  汽车结构的技术革新包括:1920年,杜森伯格公司在所有四个车轮上都采用了液压制动器。在此之前,只有后轮刹车才能满足当时交通稀疏和低速行驶的需要。随着车速的提高,四轮液压制动逐渐普及,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完全取代了拉索连杆的后两轮制动方式。自动启动已经普及,这项技术最早于1912年由凯迪拉克公司采用。1927年,帕卡德公司开始在后驱动桥主传动中采用双曲线三档,降低了传动轴、地板和车身的高度,降低了整车重心,提高了在美国大部分铺装路面上高速行驶的稳定性。低压轮胎已经取代了早期汽车中使用的许多硬高压轮胎。除了性能要求最简单的车,所有的车都有防风防雨结构。

  德国发明了汽车,美国把工业带入了艺术设计的殿堂,而哈里·厄尔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汽车设计大师,他对现代汽车的影响不可估量。

  哈里·厄尔于1927年进入通用汽车公司,设计了凯迪拉克·拉萨尔。哈里·厄尔的时始了。它有圆形的线条,锥形的尾巴和细长的低剖面。1928年,哈里·厄尔在汽车设计中加入了镀铬装饰。从20世纪30年始,他所建立的艺术色彩逐渐使通用汽车成为最强大的汽车帝国。1938年,他设计了世界上第一辆概念车别克Yjob hull,用复杂曲面打造的流线型车身是随后几十年制造商模仿的对象。Yjob还首次引入了黏土模型技术,使汽车更加灵活,这项技术一直沿用至今。

  1923年,杜邦公司任命斯隆为通用汽车公司总裁。面对新的广阔需求市场,斯隆整合了公司内部资源,改变了福特单一低价车的量产模式,根据车的价格分成了从凯迪拉克到雪佛兰五大系列,分别由五个独立的事业部生产,充分容纳了不同收入的现实和户需求。同时形成了德科部生产的发电机、萨吉诺部生产的转向器、萨吉诺部生产的转向器等5个车辆附属部件的集中生产分部。每个业务单元都是一个利润中心,这就是多品种大批量生产的斯隆模式。这种模式解决了产品的单一化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以降低生产成本。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大众汽车的性能和外形已经接近中高档汽车。中高档车千奇百怪的造型和昂贵的特殊配置正在竞相而出,更加注重实用性。车辆设计开始注重空气动力学效应,车身整体结构备受关注。流线型车身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比如1933年Pierce-Arrow公司推出的Silver Arrow原型车,1934年的克莱斯勒Airstream和Desodo Airstream轿车,虽然都是挡泥板和车身分离的传统结构,但在造型和流线上是一体的。

  这期间出现了赛车,比如克莱斯勒超级马,性能开始超越高级车。前轮独立悬挂结构几乎通用;德国奥迪、法国雪铁龙、美国Cod公司推出前轮驱动汽车;1934年,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制造出第一辆柴油动力汽车;1936年,中级车格雷厄姆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汽车动力和燃油经济性。1937年,美国哈德逊公司发明了无离合器电动换挡。

  这一年,德国政府成立了大众汽车公司,计划生产名为甲壳虫的VW33国产车。1938年,Ferdi Nande porsche(又译保时捷)完成了该车的设计,采用风冷发动机,后驱。在大规模生产之前,该公司成为了一家吉普车厂,二战期间北非使用的是装有风冷发动机的德国吉普车。第二次世界大战迫使汽车进入战时体制,汽车生产几近结束。1942年初,美国民用汽车暂时停产。该工厂主要生产军用车辆和一些武器,从吉普车到大型卡车,也获得了装备增强和战时利润。汽车的技术进步主要在发动机、燃油和润滑油;而且促进了合成橡胶发展;从德国煤中提炼合成燃料;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地区使用发生炉煤气,一些地区使用酒精代替汽油。汽油、润滑油、轮胎等物资的短缺困扰着汽车的运行。

  二战后,世界进入汽车时代,汽车在外观、性能、颜色等方面发展变化迅速。汽车外观演变的每个时期都在不断探索新的汽车造型,不仅提高了汽车性能,也发展了汽车美学。

  汽车产品多元化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始,1973年是世界汽车发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50年代,美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公司的三足鼎立,以压倒性优势称霸世界汽车市场。与此同时,欧洲厂商也开始实施“批量生产”。再加上欧洲厂商产品设计性能优秀,从而生产出各种跑车销往美国,导致了欧美并存。

  1948年,美国垄断了沙特的石油资源,大量的石油使得汽车燃料、电力以及汽车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都可以低价获得。美国不仅有充足的汽油供燃烧,而且价格低廉,汽油税也很低。厂家生产高档车,利润丰厚,推动了美国车的大型化和豪华化。小的发动机达到3.2升,大的超过7升。自动变速器、助力制动、助力转向、车身底盘一体化的结构已经普及。宽大的尾部,各种镀铬部件,优质的涂层,让这款车明亮耀眼。汽车的耐用年限提高到了十年,但对于崇尚消费的美国来说,平均每三年更换一辆新车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各厂商纷纷更换产品和款式,以大规模、大马力、高机动性形成的高价获取最大利润。这一时期,出现了各种大排量V8发动机、马力强劲、外观肌肉感十足的跑车——美国MuscleCar,美国人称之为“肌肉车”,如雪佛兰科迈罗、道奇Challenger、野马等,在60年代的美国极受人们的欢迎和追捧。

  在欧洲,燃料不足,燃油税高,所以在战后的经济复兴中强调发展小型车。欧洲汽车制造商改进他们的国内产品以适应不同国家的不同市场条件。比如意大利,国民收入低,燃油税税率高,人口集中在古城,街道狭窄,停车条件受限。这些条件结合在一起,导致消费者需求集中在小型汽车上。瑞典燃油税低,国民收入高,城市人口密度小,冬季行驶条件差。消费者要求大型和耐寒的车辆,甚至消耗更多的燃料。当时,许多欧洲制造商也在寻求针对不同设计要求的多样化技术答案。有些人更喜欢大功率发动机,而另一些人则在设计巧妙的气缸。有的采用后置发动机,有的则以前置发动机和后轮驱动为主。竞争的领域不仅仅是组合体的设计,还有柴油机和汽油机。

  欧洲汽车设计轻巧,特点独特,省油,成为主要出口工业品。著名产品有德国甲壳虫,英国希尔曼和莫利斯,法国雷诺,意大利菲亚特。大量生产在许多国家广泛实行。20世纪60年代,英国奥斯汀微型车采用了水平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结构,使其占用空间更少,更加紧凑。这一创举几乎成为当代汽车的标准布局。

  欧洲也开发了许多跑车,如英国的捷豹和奥斯汀·希利,德国的保时捷和奔驰,意大利的菲亚特和阿尔法·罗密欧,它们的驾驶性能非常出色,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比如奔驰300SL采用了柴油发动机供油等汽油喷射,捷豹C跑车采用了碟刹。到了70年代,前轮碟刹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欧洲跑车主要出口美国。

  日本的石油完全依赖进口,所以主要发展省油的小型车和柴油商用车。日本从欧美引进先进的产品和制造技术,将美国的管理技术融入日本的方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整合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商,形成一系列合作配套体系,实施大规模生产和设备的持续现代化。1963年,丰田汽车公司全面推行看板中工件的编号、数量、时间、工程、使用等指令,实现精益生产,这是组织汽车生产的又一次重要技术进步。日本政府和企业共同促进了产品出口,参加世界汽车拉力赛促进了汽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1973年,日本出口汽车200万辆,其中轿车145万辆。

  1973年和1979年,世界发生两次石油危机,汽车需求锐减,小型节油汽车市场前景看好,对世界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持续了十年,1984年后才进入新一轮增长。由于70年代的石油危机,日系车商以其省油耐用的低价车赢得了当时消费者的青睐。到目前为止,世界汽车已经形成了美日欧并存的格局。

  日本生产的小型车耐用、便宜、性价比高。它们符合国外的排放和安全标准,尤其是燃油经济性。它们受到国际市场的欢迎,特别是对美国的出口猛增。1980年出口汽车近600万辆,汽车产量达到1100万辆,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一直保持到1993年,1994年被美国超越。

  石油危机极大地促进了汽车节能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优化排放的技术。如:发展小型汽车,减轻汽车自重,提高汽车传动效率,普及无内胎全钢子午线轮胎,改进轮胎花纹,降低汽车风阻;发动机的稀薄燃烧,配气、供油和点火的电子控制以及增压技术,热效率高于汽油机的柴油机成为商用车的主要动力,柴油车的比重日益增加。使用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掺混甲醇、乙醇、植物油等替代燃料;开发了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

  强大的汽车产业集团凭借技术和资金优势,在产品、生产成本、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销售、各种售后服务、资本运作等领域展开了全方位的激烈竞争。一方面,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过剩的资本和技术;另一方面兼并重组,吸收全球资源,扩大全球市场份额,谋求利益最大化,进一步推动了汽车的全球化。1998年,德国戴姆勒-奔驰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资成立戴克集团;199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收购了瑞典沃尔沃公司的汽车部门;法国雷诺集团向日本日产汽车公司出资36.8%,向日产柴油机工业公司出资22.5%。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形成了6+3汽车集团的格局,分别是通用、福特、戴克、丰田、大众、雷诺,以及本田、宝马、标致雪铁龙三个小集团。但金融危机加速了全球汽车布局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北美三巨头的变化上:其中克莱斯勒在分离两年后无法独立生存,被菲亚特重新整合;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公司不断拆分和出售自己的子品牌或资产来保护自己。一系列的变化导致全球汽车产业出现了“6+3”+X的新格局。新的六大集团包括日本的丰田集团、德国的大众集团、新的通用汽车和福特、日本和欧洲的雷诺-日产联盟以及新的菲亚特-克莱斯勒联盟。新的三个小集团包括现代起亚、本田和标致雪铁龙。此外,戴姆勒、宝马、包括铃木在内的一批日系车企,以及中印等新兴市场不断成长的汽车企业,也是全球汽车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上世纪80年代,汽车逐渐电子化、智能化,新的电子技术取代了原来简单的机电液压控制系统,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汽车安全、排放和节能要求。最初有电控喷油、点火、排放、防抱死制动、防滑驱动力、照明、故障诊断和报警系统等。90年代以来,发动机控制、自动变速器、动力转向、电子稳定程序、主动悬架、座椅位置、空调、雨刮、安全带、安全气囊、防撞、防盗、巡航驾驶、全球卫星定位等智能自动控制系统,相继出现。还有车载影音数字多媒体娱乐系统、无线网络、智能交通等车载辅助信息系统。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逐步得到应用。2014年3月3日,苹果宣布推出车载系统Carplay,该系统将用户的iOS设备和iOS体验与仪表盘系统无缝集成。如果用户的汽车安装了CarPlay,他可以连接到iPhone等设备,并通过使用汽车内置的显示和控制键,或Siri的无视觉功能来与之交互。用户可以轻松安全地打电话、听音乐、收发信息、使用导航等。,也再次点燃了大家对车载智能的热情。如果把汽车电子化定义为“功能机”时代,那么汽车智能化将步入“智能机”时代。汽车的联网,也就是汽车的联网,将取决于汽车制造商、经销商和运营商。电子化、智能化的汽车将实现人车互动,车联网将实现人车网互动,智能交通将实现人车网路互动。可以预见的是,汽车的电子化、智能化会有很多新的系统和成果,让驾驶汽车更安全、更环保、更节能、更舒适、更享受。

  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1960年后,汽车尾气污染、交通事故等社会问题凸显,“反车论”也随之出现。美国1966年实施《汽车排气污染防治法》,1967年实施《联邦汽车安全标准》(FMVSS);日本1966年实施汽车尾气标准,1968年实施汽车安全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标准变得越来越严格,实施这些标准的国家和地区逐渐增多。此后,汽车环保与安全成为引领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推动了发动机稀薄燃烧、高能点火、尾气催化转化等环保技术和ABS、安全气囊等汽车安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汽车新技术的引入并不能完全避免汽车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因此绿色能源将逐渐成为汽车的首选,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技术将是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其中,电动汽车正逐渐被全球消费者广泛接受。目前全球的整体情况表明,日本是少数几个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产品开发方面,日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日本只有丰田和本田两家汽车公司可以在全球大规模生产和销售混合动力汽车。目前,汽车产业链的各个层面都在开发节能技术,通用、福特、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丰田、本田等汽车制造商都在积极开发可以通过无线电技术充电的小型电动汽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